霭霭龙旂色,琅琅木铎音。
数行宽大诏,四海发生心。
霭霭龙旂色,琅琅木铎音。
数行宽大诏,四海发生心。
这两句诗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的《春帖子词:皇帝阁六首(其一)》。这里展示的是对诗中两个片段的鉴赏。
"霭霭龙旂色",“霭霭”形容旗帜飘扬的样子,“龙旂”指的是装饰有龙图案的旗帜。这句通过动态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威严而庄重的氛围,展现了皇权的象征和尊贵。
"琅琅木铎音",“琅琅”形容声音清脆悦耳,“木铎”是古代用来报时或召集人的器物。这句则通过对声音的描绘,传递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可能是指皇帝颁布命令的声音。
"数行宽大诏",“数行”意味着多次或者频繁,“宽大诏”指的是皇帝颁布的宽容和大度的法令。这句表达了皇帝以仁德治国、对民众施以恩惠的政策。
"四海发生心",“四海”代指全国或天下,“发生心”意味着涌现或产生心意。这句则表明这些宽容和大度的法令触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引起了普遍的共鸣。
整体而言,这两句诗通过对皇权象征物、声音以及政策的描写,传达出一种皇帝以德治国、民众归心于上的和谐社会图景。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
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
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
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
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
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
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
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
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
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
关山迢遰古交州,岁晏怜君走马游。
谢氏海边逢素女,越王潭上见青牛。
嵩台月照啼猿曙,石室烟含古桂秋。
回望长安五千里,刺桐花下莫淹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