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不留,四气回周。节庆代序,万国同休。
庶尹群后,奉寿升朝。我有嘉礼,式宴百僚。
繁肴绮错,旨酒泉渟。笙镛和奏,磬管流声。
上隆其爱,下尽其心。宣其壅滞,训之德音。
乃宣乃训,配享交泰。永载仁风,长抚无外。
日月不留,四气回周。节庆代序,万国同休。
庶尹群后,奉寿升朝。我有嘉礼,式宴百僚。
繁肴绮错,旨酒泉渟。笙镛和奏,磬管流声。
上隆其爱,下尽其心。宣其壅滞,训之德音。
乃宣乃训,配享交泰。永载仁风,长抚无外。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冬至时节,国家举行庆祝活动的盛况。诗人张华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节日中各种仪式的庄严与和谐。
首先,诗中提到“日月不留,四气回周”,寓意时间的流转与四季的更替,强调了自然规律的不可违抗。接着,“节庆代序,万国同休”则表达了不同地区在特定节庆日共同庆祝的景象,体现了古代社会的团结与和谐。
“庶尹群后,奉寿升朝”描绘了官员们在节日中向君王祝寿的情景,体现了尊老敬贤的传统美德。随后,“我有嘉礼,式宴百僚”表明了朝廷对官员们的款待,通过宴会的形式增进官民之间的关系。
“繁肴绮错,旨酒泉渟”描述了丰盛的美食与醇厚的美酒,营造出节日的欢乐氛围。“笙镛和奏,磬管流声”则展现了音乐的美妙,通过乐器的合奏,传递出和谐与美好的情感。
“上隆其爱,下尽其心”表达了君主对臣民的关爱以及臣民对君主的忠诚。“宣其壅滞,训之德音”意味着通过教育与引导,消除社会的矛盾与不公,传播道德与智慧的声音。
最后,“乃宣乃训,配享交泰”强调了教育与礼仪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带来的和谐与安宁。“永载仁风,长抚无外”表达了对仁爱与和平的向往,希望这种美德能够永远流传,惠及四方。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古代冬至庆典的热闹与庄重,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观,体现了古人对于和谐、礼仪、教育以及仁爱的追求。
筱里东偏,俞山北舍,中有隐者茅堂。
邻圃钞书,隔溪赊秣,一村风雨归庄。
叹壁向霜天陡立,骨为残秋太瘦,多时晒药西轩,终朝行散南岗。
我买烟舠过话,柴门下、深巷剧空苍。
只须剪烛,无烦烹韭,欲与君言,竟上君床。
君不见、石鲸跋浪,铁马呼风,今日一片关山,五更刁斗,何处乾坤少战场。
且拥孺人,相携稚子,读易歌骚,把酒弹琴,强饭为佳,慎毋憔悴江乡。
伏枕经旬矣。掩晴窗、谁为称药,谁为量水。
又报凤城颁正朔,佳节来年有几。
便有也、徒增悲涕。
壁角风吹残历本,细于尘、蛛网偏萦此。
新和旧,恨如雨。梵钟故递愁人耳。
是邻家、寄寒衣去,北邙蒿里。
畴昔春衫誇样好,描尽花儿凤子。
才直得、红蚕一死。
今日纵然随例送,怕燕妆、难称伊心里。
烧罢也,綵灰起。
摇橹苍波罅。食指动、洞庭笋胾,浔阳鱼鲊。
掠过半塘桥不远,雪练银涛喷射。
村渐逗、屋边篱下。
一路横江吹铁笛,调崩腾、恐惹鱼龙怕。
好都取,水窗挂。到来便把金荷泻。
剧清幽、竹梧相压,尊罍如画。
老子放颠须尽兴,管甚南来兵马。
酒已罄、何妨再打。
门外八驺堪拉饮,问乾坤、谁胜公荣者。
玉山倒,醉相藉。
并日邀游去。正郭外、风丝飐袖,水烟笼渡。
两月春霖愁似海,涨了绿波南浦。
刚一霎、晴溪容与。
茶崦竹篱帆影过,粉墙头、暗立谁家女。
沙鸟懒,触柔橹。难忘最是亭梅古。
记昨到、凭阑抛盏,落英閒数。
带暝遥峰娇欲睡,香在衫痕鬓缕。
春渐到、最销魂处。
来日纵无知己约,也重游、拟续花间语。
无奈是,帘纤雨。
屈指生平,衣葛知寒,食梅苦酸。
倩冰绡数尺,图成行乐,梨园一曲,谱出邯郸。
富贵何常,男儿自有,除却升天作底难。
掀髯处,怪六花一夜,白尽江山。长空舞絮漫漫。
纵汉苑吴宫梦里看。
唤燕支小妇,霓裳夜宴,回波别队,毳幕春寒。
满院红肌,一帘香雪,老放英雄此内閒。
吾狂甚,向画中笑乞,最后双鬟。
我所思兮,旁无人者,长啸离墨之阳。
时复读书万卷,纵博千场。
悲来直携横槊舞,兴来还取素琴张。
谁相识,只有当年,郭翁伯郅君章。石梁。
瀑布下,神仙窟,中饶雁鹜馀粮。
我愿结庐注易,梯几焚香。
身骑白鹤朝蓬苑,手斟丹液炼飞光。
沈吟久,此意茫然未遂,斜日徒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