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枕经旬矣。掩晴窗、谁为称药,谁为量水。
又报凤城颁正朔,佳节来年有几。
便有也、徒增悲涕。
壁角风吹残历本,细于尘、蛛网偏萦此。
新和旧,恨如雨。梵钟故递愁人耳。
是邻家、寄寒衣去,北邙蒿里。
畴昔春衫誇样好,描尽花儿凤子。
才直得、红蚕一死。
今日纵然随例送,怕燕妆、难称伊心里。
烧罢也,綵灰起。
伏枕经旬矣。掩晴窗、谁为称药,谁为量水。
又报凤城颁正朔,佳节来年有几。
便有也、徒增悲涕。
壁角风吹残历本,细于尘、蛛网偏萦此。
新和旧,恨如雨。梵钟故递愁人耳。
是邻家、寄寒衣去,北邙蒿里。
畴昔春衫誇样好,描尽花儿凤子。
才直得、红蚕一死。
今日纵然随例送,怕燕妆、难称伊心里。
烧罢也,綵灰起。
这首《贺新郎·十月朔病中感怀仍用前韵》是清代词人陈维崧在病中所作,情感深沉,意境凄婉。
词的上片“伏枕经旬矣。掩晴窗、谁为称药,谁为量水。”开篇即描绘了词人卧病在床,无人照料的孤独情景。接着“又报凤城颁正朔,佳节来年有几。”点明时令,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佳节难逢的感慨。“便有也、徒增悲涕。”进一步抒发了词人的悲伤之情。接下来“壁角风吹残历本,细于尘、蛛网偏萦此。”通过描写风拂过墙壁,吹动残破的日历,蛛网缠绕其间,营造出一种荒凉、寂寥的氛围。最后“新和旧,恨如雨。”以比喻的手法,将心中的愁苦比作倾盆大雨,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下片“梵钟故递愁人耳。”写出了梵钟声声入耳,更添愁绪。紧接着“是邻家、寄寒衣去,北邙蒿里。”通过描述邻家寄送寒衣的情景,暗喻自己身在异乡,孤独无依。接下来“畴昔春衫誇样好,描尽花儿凤子。”回忆往日的美好时光,对比现在的落魄,更显凄凉。“才直得、红蚕一死。”表达了对生命的脆弱和无常的感慨。“今日纵然随例送,怕燕妆、难称伊心里。”预示着自己的结局,即使按照习俗被送走,也无法满足内心深处的渴望。最后“烧罢也,綵灰起。”以焚烧衣物结束,象征着生命的终结,彩灰升起,寓意着灵魂的解脱。
整首词通过对病中所见所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词人深沉的情感世界,以及对生命、时间、孤独等主题的深刻思考。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湖光围万顷,数椽小筑,栖影傍岩阿。
浮家浑未稳,滚滚洪涛,懒更著渔蓑。
蘋洲一笛,便清游、不钓风波。
已嬴得、鸥边鹭外,时听扣舷歌。蹉跎。
年华似水,经岁相思,又秋窗灯火。
试与论、春风词笔,未肯消磨。
孤高底羡元真子,算垂纶、兴已无多。
情自好、更营安乐新窝。
霓裳仙佩冷。便吹堕祗林,镇留双影。
拂拂空香,引访秋骚客,来歌招隐。
录曲栏干,问零落、几回金粉。
闲立花阴,醉索花扶,梦和秋迥。露湿苍苔凉沁。
又兔魄光明,暗催归兴。
待约重寻,怕飘残黄雪,禅扉深扃。
浓艳都销,更听到、一声清磬。
记取鹤飞今夜,广庭人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