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土知非意,随春亦晚谋。
如何当此日,尚自傍人舟。
屋旧多栖托,巢存或是不。
不嫌主人出,好去为相留。
恋土知非意,随春亦晚谋。
如何当此日,尚自傍人舟。
屋旧多栖托,巢存或是不。
不嫌主人出,好去为相留。
这首诗描绘了燕子在春天迁徙的情景,充满了对自然与季节变化的敏感观察。首句“恋土知非意,随春亦晚谋”表达了燕子对故土的眷恋,但又不得不随着春天的脚步迁徙,暗示着自然规律与个体命运之间的冲突与和谐。接下来,“如何当此日,尚自傍人舟”则进一步描绘了燕子在迁徙途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它们或许还在犹豫是否要继续前行,还是暂时停靠在人类的船只上寻求庇护。
“屋旧多栖托,巢存或是不”这一句,诗人通过燕子寻找栖息地的行为,反映了自然界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时也隐含了对人类活动影响自然生态的思考。燕子在旧屋中寻找栖息之所,但巢穴的存在与否却成了疑问,这既是对燕子生存状态的关切,也是对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呼吁。
最后,“不嫌主人出,好去为相留”表达了燕子对人的友善态度,即使主人外出,燕子也愿意留下,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可能存在的和谐关系。整首诗通过燕子的迁徙行为,巧妙地融入了对自然、季节、人类活动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三峡移名涧响空,中著一桥如饮虹。
旁连溅瀑龙所宫,谓佛有力真冥濛。
非造物意无禹功,一线偶达成巨谼。
可怪一律人聩聋,助桀唱和更撞舂。
或者误信晨暮钟,万有一幸相际逢。
吾儒自有名教踪,壁立万古涧底松。
异端琐细秋后蛩,一物不格皆妄庸。
谁知健者此山中,朴实可乱田舍翁。
出郊小队不妨农,黄岩意与考亭通。
长养此道如种穜,骏发尔私雨我公,穮蓘虽馑亦有丰。
常行万世无污隆,行健不息人中龙。
不妨更击白鹿鼓,扣之大小皆舂容。
南薰殿阁,卷窗户新翠。池沼十顷净,俯桥影横霓。
龟鱼自乐,潺潺螭口,流水照碧,芰荷绿满长堤。
柳烟水色,一派涟漪。松竹阴中,细风缓引凉吹。
琴韵响,玉德凤轸,声传瑶徽。疏襟曳履。
或行或凭几。待饮彻、玉鼎云英,怎更有炎曦。
瑑冰铸雪,赋神情天壤,无伦香泽。
月女霜娥,直是有如许,清明姿色。
细玉钗梁,温琼环佩,语好新音发。
相逢一笑,桂宫连夜寒彻。
应是第一瑶台,水晶宫殿里,飞升仙列。
小谪尘寰缘契合,同饮银浆凝结。
醉里归来,魂清骨醒,乍向层城别。
晓风吹袂,冷香犹带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