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移名涧响空,中著一桥如饮虹。
旁连溅瀑龙所宫,谓佛有力真冥濛。
非造物意无禹功,一线偶达成巨谼。
可怪一律人聩聋,助桀唱和更撞舂。
或者误信晨暮钟,万有一幸相际逢。
吾儒自有名教踪,壁立万古涧底松。
异端琐细秋后蛩,一物不格皆妄庸。
谁知健者此山中,朴实可乱田舍翁。
出郊小队不妨农,黄岩意与考亭通。
长养此道如种穜,骏发尔私雨我公,穮蓘虽馑亦有丰。
常行万世无污隆,行健不息人中龙。
不妨更击白鹿鼓,扣之大小皆舂容。
三峡移名涧响空,中著一桥如饮虹。
旁连溅瀑龙所宫,谓佛有力真冥濛。
非造物意无禹功,一线偶达成巨谼。
可怪一律人聩聋,助桀唱和更撞舂。
或者误信晨暮钟,万有一幸相际逢。
吾儒自有名教踪,壁立万古涧底松。
异端琐细秋后蛩,一物不格皆妄庸。
谁知健者此山中,朴实可乱田舍翁。
出郊小队不妨农,黄岩意与考亭通。
长养此道如种穜,骏发尔私雨我公,穮蓘虽馑亦有丰。
常行万世无污隆,行健不息人中龙。
不妨更击白鹿鼓,扣之大小皆舂容。
这首宋诗描绘了诗人曹彦约随赵使君夏日游历栖贤山,拜谒白鹿并参观其遗迹的情景。诗以“三峡移名涧响空”起笔,形象地写出山涧流水声的空灵,仿佛三峡般的壮丽。接着,“中著一桥如饮虹”描绘了一座横跨涧水的桥梁,犹如彩虹饮水,增添了奇幻色彩。
诗人赞叹桥梁的建造并非人力所为,而是自然之力与神迹的结合,暗示着神秘力量的存在。“一线偶成”暗指桥梁的偶然出现,却成就了巨大的峡谷景观。然而,世人对此往往视而不见,甚至助纣为虐,只有少数人能领悟到其中的深意。
诗人强调儒家名教之道的重要性,如同壁立千年的涧底松,坚韧不拔。他批评异端思想如秋后的蛩鸣般琐碎,不遵循正道则为妄庸。在这样的环境中,真正的修行者如山中朴实之人,虽平凡却有深厚内蕴。
诗人鼓励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保持对道义的追求,即使在郊外劳作也不忘精神修养,这种境界与朱熹(考亭学派)的思想相通。他认为,这种道德实践如同播种,无论环境如何,都能收获丰盈。最后,诗人提出击鼓修行,不论大小,都能从容应对,体现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山水景色的描绘,寓言式地表达了作者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视和对社会风气的批判,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儒家理想。
惭愧双峰老,光明两足尊。
午窗钩竹影,冻笔点梅魂。
斋近乌啼树,禅回虎伏门。
春来有新雁,劝我趣归辕。
水国红叶下,万山白嵯峨。
扶胥无垠接天际,望舒力挽沈金波。
人言老蟾那有光,为借三足之乌起荧煌。
乌已入地蟾在天,此说讵得然。
或言大块蓬蓬气为主,浮空五色神后辅。
顾菟在腹不得吐,下入八瀛金碧聚。
贝宫楼台珠结户,穹龟前驱老蛟舞。
千人之目皆在水,各持一月得欢喜。
夜阑斗转银河倾,变灭消沉去无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