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主重遐荒,天书命夕郎。
楼船浮瀚海,冠服被蛮方。
岛屿三韩近,风云八表长。
兹游未可倦,重译又来王。
圣主重遐荒,天书命夕郎。
楼船浮瀚海,冠服被蛮方。
岛屿三韩近,风云八表长。
兹游未可倦,重译又来王。
此诗《送王给事使满刺加》是明代诗人张宁所作,描绘了明朝派遣使者出使遥远国家的宏大场景与深远意义。
首句“圣主重遐荒,天书命夕郎”,开篇即点明了君主对远方边疆的重视,派遣使者以天子之命出使,体现了朝廷对外交事务的郑重态度。其中,“圣主”代表了君王的崇高地位,“遐荒”则指极远之地,“天书”象征着帝王的旨意,“夕郎”则是对使者尊称,整个句子营造了一种庄重而威严的氛围。
接着,“楼船浮瀚海,冠服被蛮方”,描述了使者乘坐豪华战舰穿越浩瀚大海的情景,以及他们身着华贵服饰,代表着明朝的礼仪与文化,抵达遥远的蛮荒之地。这里运用了“楼船”、“瀚海”、“冠服”、“蛮方”等词汇,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使者出使的壮丽景象和所到之处的文化交流。
“岛屿三韩近,风云八表长”,进一步扩展了地理空间的想象,暗示使者所到达的地方不仅限于一国一地,而是覆盖了更广阔的区域。同时,“三韩”可能指的是古代朝鲜半岛的三个国家,此处借指周边国家;“八表”则泛指天下四方,形容范围之广。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和历史感。
最后,“兹游未可倦,重译又来王”,表达了对使者旅途劳顿但精神不倦的赞美,以及对后续外交活动的期待。这句话既是对使者个人品质的肯定,也预示了明朝外交政策的持续性和深远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明朝对外交往的宏伟气魄和深厚文化底蕴,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外交事业的深切关怀和高度评价。
活得枯樵耕者知,巡方又欲向天涯。
珠穿闽国菩提子,杖把灵峰楖栗枝。
春藓任封降虎石,夜雷从傍养龙池。
生缘在地南浮去,自此孤云不可期。
邯郸陌上三月春,暮行逢见一妇人。
自言乡里本燕赵,少小随家西入秦。
母兄怜爱无俦侣,五岁名为阿娇女。
七岁丰茸好颜色,八岁黠惠能言语。
十三兄弟教诗书,十五青楼学歌舞。
我家青楼临道傍,纱窗绮幔暗闻香。
日暮笙歌君驻马,春日妆梳妾断肠。
不用城南使君婿,本求三十侍中郎。
何知汉帝好容色,玉辇携登归建章。
建章宫殿不知数,万户千门深且长。
百堵涂椒接青琐,九华阁道连洞房。
水晶帘箔云母扇,琉璃窗牖玳瑁床。
岁岁年年奉欢宴,娇贵荣华谁不羡。
恩情莫比陈皇后,宠爱全胜赵飞燕。
瑶房侍寝世莫知,金屋更衣人不见。
谁言一朝复一日,君王弃世市朝变。
宫车出葬茂陵田,贱妾独留长信殿。
一朝太子升至尊,宫中人事如掌翻。
同时侍女见谗毁,后来新人莫敢言。
兄弟印绶皆被夺,昔年赏赐不复存。
一旦放归旧乡里,乘车垂泪还入门。
父母悯我曾富贵,嫁与西舍金王孙。
念此翻覆复何道,百年盛衰谁能保。
忆昨尚如春日花,悲今已作秋时草。
少年去去莫停鞭,人生万事由上天。
非我今日独如此,古今歇薄皆共然。
《邯郸宫人怨》【唐·崔颢】邯郸陌上三月春,暮行逢见一妇人。自言乡里本燕赵,少小随家西入秦。母兄怜爱无俦侣,五岁名为阿娇女。七岁丰茸好颜色,八岁黠惠能言语。十三兄弟教诗书,十五青楼学歌舞。我家青楼临道傍,纱窗绮幔暗闻香。日暮笙歌君驻马,春日妆梳妾断肠。不用城南使君婿,本求三十侍中郎。何知汉帝好容色,玉辇携登归建章。建章宫殿不知数,万户千门深且长。百堵涂椒接青琐,九华阁道连洞房。水晶帘箔云母扇,琉璃窗牖玳瑁床。岁岁年年奉欢宴,娇贵荣华谁不羡。恩情莫比陈皇后,宠爱全胜赵飞燕。瑶房侍寝世莫知,金屋更衣人不见。谁言一朝复一日,君王弃世市朝变。宫车出葬茂陵田,贱妾独留长信殿。一朝太子升至尊,宫中人事如掌翻。同时侍女见谗毁,后来新人莫敢言。兄弟印绶皆被夺,昔年赏赐不复存。一旦放归旧乡里,乘车垂泪还入门。父母悯我曾富贵,嫁与西舍金王孙。念此翻覆复何道,百年盛衰谁能保。忆昨尚如春日花,悲今已作秋时草。少年去去莫停鞭,人生万事由上天。非我今日独如此,古今歇薄皆共然。
https://shici.929r.com/shici/MTnszvPxZ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