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碎琅玕意有馀,细泉高引入香厨。
山僧未肯言根本,莫是银河漏泄无。
劈碎琅玕意有馀,细泉高引入香厨。
山僧未肯言根本,莫是银河漏泄无。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中寺庙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寺院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劈碎琅玕意有馀"一句,以动作开篇,表现了僧人们为了引水入寺所做的努力。"琅玕"通常指的是石头,这里可能是用来比喻山间的岩石,"劈碎"则表明了僧人在自然中创造生活条件的艰辛。
"细泉高引入香厨"一句,继续描绘水的引入过程。"细泉"形容水流细小而清澈,"高引"则显示了寺院位置较高,需要将水引至较高处。"香厨"指的是寺庙中的饭堂,这里的"香"可能暗示着饭菜的美味,也隐含僧人们过着简单而自足的生活。
接下来的两句"山僧未肯言根本,莫是银河漏泄无"则转向了哲理和意境的探讨。"山僧"指的是住在深山中的和尚,他们可能并没有直接表达过寺院水源的根源,这里的"未肯言"传递了一种神秘感。"莫是银河漏泄无"则是一种比喻,"银河"通常指的是夜空中的 Milky Way(银河系),这里用来形容泉水之多和自然的赋予,这也暗示着寺院的水源可能是自然而然,不需过多人工干预。
整首诗通过山中引水、僧人的生活状态以及对自然的尊重与顺应,展现了中国古代僧侣对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蛇虺各有穴,合在岩谷陬。
明明庭宇间,岂尔之所游。
灵蟾无爪牙,草宿甚优游。
尔乃攫食之,吞噬不少休。
嗟尔毒螫性,吐燄若火抽。
潜乘夜色暝,巧伺人迹幽。
触草或尽死,杀人甚戈矛。
恻恻仁者心,嫉之若仇雠。
奋挺往击之,妖言焉得留。
首毙文锦裂,钩尾委不收。
观者愤稍抒,蟾脱金背浮。
呼童出弃此,转置湖水头。
犹恐毒流波,瘗之向崇丘。
念昔大禹治,驱蛇菹泽投。
叔敖患两首,阴德跻公侯。
圣哲忽已远,草木塞道周。
纷纷蛇蜮交,毒疠遍九州。
养虎方刲豚,食狼乃刳牛。
彼哉独何心,良善生怨尤。
我歌杀蛇篇,歌竟泪自流。
为此乃旷逵,古人谁与俦。
《杀蛇篇》【明·刘崧】蛇虺各有穴,合在岩谷陬。明明庭宇间,岂尔之所游。灵蟾无爪牙,草宿甚优游。尔乃攫食之,吞噬不少休。嗟尔毒螫性,吐燄若火抽。潜乘夜色暝,巧伺人迹幽。触草或尽死,杀人甚戈矛。恻恻仁者心,嫉之若仇雠。奋挺往击之,妖言焉得留。首毙文锦裂,钩尾委不收。观者愤稍抒,蟾脱金背浮。呼童出弃此,转置湖水头。犹恐毒流波,瘗之向崇丘。念昔大禹治,驱蛇菹泽投。叔敖患两首,阴德跻公侯。圣哲忽已远,草木塞道周。纷纷蛇蜮交,毒疠遍九州。养虎方刲豚,食狼乃刳牛。彼哉独何心,良善生怨尤。我歌杀蛇篇,歌竟泪自流。为此乃旷逵,古人谁与俦。
https://shici.929r.com/shici/U2wpqD.html
迷烟迷雨教春困。不道是、清明近。
轻寒曾忍柳风狂,只待东君花信。
红药芽娇,山丹胎小,依旧无凭准。
兰亭今昔何须问。消不尽、新亭恨。
强将客泪付流觞,逝水难酬春怨。
莺莺燕燕,花花草草,目送韶光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