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枯樵耕者知,巡方又欲向天涯。
珠穿闽国菩提子,杖把灵峰楖栗枝。
春藓任封降虎石,夜雷从傍养龙池。
生缘在地南浮去,自此孤云不可期。
活得枯樵耕者知,巡方又欲向天涯。
珠穿闽国菩提子,杖把灵峰楖栗枝。
春藓任封降虎石,夜雷从傍养龙池。
生缘在地南浮去,自此孤云不可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曹松的作品,名为《送乞雨禅师临遇南游》。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意境。
“活得枯樵耕者知”这一句,通过对农夫耕种的描述,表达了对于生命力与自然规律的认同和尊重。枯樵指干枯的树枝,这里比喻为岁月的流逝和生活的艰辛,但即便如此,仍有生机。
“巡方又欲向天涯”则展示了诗人对于广阔世界的向往,以及探索未知领域的渴望。巡方意味着遍历四方,而向天涯,则是指向天边,无限延伸的旅程,表达了一种无止境的追求。
“珠穿闽国菩提子”和“杖把灵峰楖栗枝”两句,通过对珍贵之物(如菩提子的珍珠)和神秘山峰(灵峰)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对于精神修养和内在智慧的追求。菩提子象征着佛教中的智慧与觉悟。
“春藓任封降虎石”和“夜雷从傍养龙池”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温暖与生命力,以及夜晚雷声中蕴含的力量和神秘感。这些描述增添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生缘在地南浮去”这一句,表达了对于人生宿缘(生缘)的淡然态度,以及对未来不可预知之事的坦然接受。诗人似乎在说,即使生命中的重要联系和记忆都如同浮云般逝去,我们也只能顺其自然。
最后,“自此孤云不可期”则是一种对于未来的无奈与放弃,孤云指的是独自漂泊的云,而“不可期”则意味着无法预测或期待。诗人表达了一种面对未来时的孤独感和接受命运的态度。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思想,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自然、精神追求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向往。它不仅是对乞雨禅师南游的一种送别,更是一次心灵旅程的记录。
逸足思长途,劲翮慕远汉。
壮志忽蹉跎,功名失华旦。
孤芳不自惜,靡靡同草蔓。
饥寒日劬劳,霜雪念衰晏。
眇焉尚遐征,遄车指芳甸。
故国念离忧,高轩增老恋。
会当酬知心,努力加餐饭。
微勇或可贾,未和南山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