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从军行》
《从军行》全文
唐 / 厉玄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边草旱不春,剑光增野尘。

战场收骥尾,清瀚怯龙鳞。

帆色起归越,松声厌避秦。

几时逢范蠡,处处是通津。

(0)
注释
边草:边境的草。
旱不春:旱季中春天未到。
剑光:剑的光芒。
野尘:野外的尘土。
战场:战争之地。
骥尾:战马的尾巴,象征战争。
清瀚:清澈广阔的水域。
龙鳞:巨龙的鳞片,象征皇权或恐惧。
帆色:船帆的颜色。
归越:回到越地。
松声:松树摇动的声音。
避秦:逃避秦地的战乱。
范蠡:春秋时期越国的谋士,智者代表。
通津:通向彼岸的道路,比喻解决困境的方法。
翻译
边疆的草在旱季中不会在春天生长,剑的光芒在野外的尘土中更显黯淡。
战场收起了战马的尾巴,清澈的湖水让巨龙的鳞片感到畏惧。
船帆的颜色在归越的途中升起,松树的声音似乎厌倦了逃避秦地的纷争。
何时才能遇到范蠡那样的智者,无论何处都能找到通向安宁的道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兵远离家乡、征战异地的凄凉情景和内心世界。开篇“边草旱不春,剑光增野尘”两句,设置了整个诗歌的意境。边疆的草因为干旱而失去了春天的生机,而剑光映照在荒野中,却增加了尘土的感觉,这既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给大自然带来的破坏,也反映了士兵对战争的无奈和悲凉。

“战场收骥尾,清瀚怯龙鳞”两句,则具体展示了战乱的现场。骥尾可能是指战马的尾巴,战场上收集这些象征着力量与速度的东西,却只能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而“清瀚怯龙鳞”中的“清瀚”形容声音的清晰而又孤寂,“怯”则表达了一种畏惧之心,通过龙鳞来比喻战士们在战争中所面临的恐惧和挑战。

接下来的“帆色起归越,松声厌避秦”两句,转向了士兵对家乡的思念。帆色的升起预示着归途的开始,“归越”则指向南方的家乡。而“松声厌避秦”中的“厌避”意味着厌倦和逃避,通过松声来表达诗人对于战乱之地——秦(这里代指中原地区)的厌恶与逃离。

最后,“几时逢范蠡,处处是通津”两句,抒发了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逢范蠡可能是指遇到能够理解自己、提供帮助的人,而“处处是通津”则表达了一种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心态,希望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找到通往心灵深处的安宁之地。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与和平的对比,以及士兵内心世界的刻画,展现了作者厉玄对唐代战乱时期社会生活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厉玄
朝代:唐

厉玄,姚合同时人,登太和二年进士第,官终侍御史
猜你喜欢

浣溪沙·其二

亲染柔毛擘彩笺。自怜探得恶因缘。

一尊重许笑凭肩。

往事已同花屡褪,新欢闻似月常圆。

休休休更苦萦牵。

(0)

菩萨蛮·其二代赠

端端正正人如月。孜孜媚媚花如颊。花月不如人。

眉眉眼眼春。沈香添小炷。共挹熏炉语。

香解著人衣。君心蝴蝶飞。

(0)

水仙操

嗟哉先生去何所兮,杳不可寻。

舍我于此使形影之外兮,唯莽苍之山林。

仰圆峤之峨峨兮,俯大壑之沉沉。

长波澒涌以荡潏兮,群鸟翻翻而悲吟。

寂扰扰之烦虑兮,纳冥冥之至音。

先生将一我之正性兮,何设意之此深。

我已穷神而造妙兮,达真指于素琴。

先生盍还此兮,度明明乎我心。

(0)

胡笳曲.十一拍

冬至阳生春又来,口虽吟咏心中哀。

长笛谁能乱愁思,呼儿且覆掌中杯。

云白山青万馀里,壁立石城横塞起。

元戎小队出郊坰,天寒日暮山谷里。

(0)

重阳·其三

风捲车尘弄晓寒,天涯流落寸心丹。

去年醉与茱萸别,不把今年作健看。

(0)

赋得九华松管笔

松枝为管京邑无,山翁持赠最勤渠。

千年自饱幽涧雪,一日忽快南窗书。

但知来处已潇洒,况复毫端精有馀。

茅斋举眼有真率,象齿琅玕浑不如。

(0)
诗词分类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诗人
莲花妓 陈大受 许孟容 刘光谦 洪兴祖 彭泰翁 钟谟 洪子舆 徐商 甄后 吴隐之 李勋 左芬 程邃 乙支文德 洪天锡 周处 贾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