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哉先生去何所兮,杳不可寻。
舍我于此使形影之外兮,唯莽苍之山林。
仰圆峤之峨峨兮,俯大壑之沉沉。
长波澒涌以荡潏兮,群鸟翻翻而悲吟。
寂扰扰之烦虑兮,纳冥冥之至音。
先生将一我之正性兮,何设意之此深。
我已穷神而造妙兮,达真指于素琴。
先生盍还此兮,度明明乎我心。
嗟哉先生去何所兮,杳不可寻。
舍我于此使形影之外兮,唯莽苍之山林。
仰圆峤之峨峨兮,俯大壑之沉沉。
长波澒涌以荡潏兮,群鸟翻翻而悲吟。
寂扰扰之烦虑兮,纳冥冥之至音。
先生将一我之正性兮,何设意之此深。
我已穷神而造妙兮,达真指于素琴。
先生盍还此兮,度明明乎我心。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文同的作品《水仙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远去朋友或师长的怀念之情。诗中采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深沉的情感,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嗟哉先生去何所兮,杳不可寻" 从这两句开始,诗人表达了对那位已远去的人物的追问与不舍。"先生"一词显示了诗人对于其身份的尊敬之情,而"杳不可寻"则透露出一种无奈和深深的怀念。
"舍我于此使形影之外兮,唯莽苍之山林" 这两句通过将自己置身于广漠的自然环境中,以山林为伴,传达了诗人孤独与渴望交流的情感。"形影"的分离强调了现实与心灵世界的隔阂,而"莽苍之山林"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静默。
"仰圆峤之峨峨兮,俯大壑之沉沉" 这两句中,诗人通过对高耸山峰与深邃谷地的描述,将自己的情感提升到了更宏大的层面。"仰视"和"俯瞰"的手法增强了空间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广阔与深邃。
"长波澒涌以荡潏兮,群鸟翻翻而悲吟" 水流和鸟鸣的声音在这里被用来表达诗人的内心世界。"长波"象征着时间的无尽,而"群鸟之悲吟"则传递出了一种孤寂与哀伤。
"寂扰扰之烦虑兮,纳冥冥之至音" 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寂扰"表达了内心的不安和困惑,而"纳冥冥之至音"则是在寻找一种超越世俗的声音,可能是指对精神寄托或信仰的追求。
"先生将一我之正性兮,何设意之此深" 这两句中,诗人呼唤那位已去的人物,希望他能够理解自己的本真性情,同时也在质疑对方为何要走得这么远,这里的"深"字可能暗指内心的深处或是精神世界的深邃。
"我已穷神而造妙兮,达真指于素琴" 这两句表明了诗人对艺术创作和精神追求的高度投入。"穷神"意味着将自己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艺术之中,而"达真指于素琴"则是说通过音乐来表达最真挚的情感。
"先生盍还此兮,度明明乎我心"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那位已去的人物的呼唤,希望他能够回来,以便解开自己内心的迷惑。这里的"盍"字表达了一种渴望和期待,而"度明明乎我心"则是说希望通过对方的回归来照亮自己的内心世界。
总体而言,这首诗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也深刻地传递出了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追求和对远人的深切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