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阳生春又来,口虽吟咏心中哀。
长笛谁能乱愁思,呼儿且覆掌中杯。
云白山青万馀里,壁立石城横塞起。
元戎小队出郊坰,天寒日暮山谷里。
冬至阳生春又来,口虽吟咏心中哀。
长笛谁能乱愁思,呼儿且覆掌中杯。
云白山青万馀里,壁立石城横塞起。
元戎小队出郊坰,天寒日暮山谷里。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爱国主义者文天祥的作品,名为《胡笳十八拍·其十一》。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军事活动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存亡的忧虑以及坚定的抗元决心。
“冬至阳生春又来,口虽吟咏心中哀。”这两句写出了诗人虽然嘴上念叨着春天将至的喜悦,但内心却充满了悲凉。这里的“春”不仅是季节的转换,更隐喻着时局的变迁和国家的命运。
“长笛谁能乱愁思,呼儿且覆掌中杯。”诗人通过对长笛声音的渴望,表达了想要抒发内心的忧虑。然而,没有能够奏出这种声音的人,因此只得暂时搁置悲伤,用酒来慰藉自己。
“云白山青万馀里,壁立石城横塞起。”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辽阔而坚固的边疆景象,“万馀里”的山川和“壁立”、“横塞起”的城墙,展示了诗人对于北方边境雄伟险要的描写。
“元戎小队出郊坰,天寒日暮山谷里。”这里的“元戎”指的是蒙古军队,“小队”则表明是分散的小规模部队。诗人描述了在严寒的傍晚时分,在山谷中进行的战备活动,反映出战争的紧迫和艰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以及军事行动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危亡的深切关怀和坚定的爱国立场。
婉婉马上女,两颊莹寒玉。
弓弯敲镫踏,侧立纷相逐。
借问谁家儿,近出常山族。
儿家昔鼎贵,煌煌什朱毂。
父亲守常山,忽值胡马蹙。
起义功不成,巢倾卵亦覆。
妾身转流落,岁久无钱赎。
欲去无缘由,安得南飞鹄。
谁谓我屋宽,寝处无复馀。
谁谓我屋小,十口得安居。
南荣坐诸郎,课诵所依于。
西除著僮仆,休沐得自如。
老我于其閒,兀兀穷朝晡。
起立足欠伸,偃卧足展舒。
窗明火焙煖,似欲忘囚拘。
屋前有隙地,客舍不可无。
花阑及菜圃,次第当耘锄。
东野载家具,家具少于车。
我贫不全贫,尚有百本书。
泰山天下山,方山屹相对。
何时巨鳌趾,中断神斧快。
遂令齐与鲁,划若中作界。
阳坡青磝磝,阴崖白硙硙。
众峰如环城,盘盘一都会。
一径入灵岩,十里行竽籁。
飞泉何处来,石梁纳高派。
金碧閟精蓝,未到气先迈。
钟鱼集万指,陈迹向千载。
何人僧伽藜,入壁了无碍。
铁君岂知道,證此身不坏。
异类服猛逸,草木动光怪。
信知像教力,超越范围外。
年来笔墨废,政坐耳目隘。
不行万里脚,恐负三生债。
济南山水窟,岩寺风烟最。
乞我一把茅,飞身入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