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力微微,晚风乍喜吹衣带。兰台赋在。
一霎炎光改。?竹当窗,画意凭谁会。
吟天籁,琴声自解。曲罢龙归海。
扇力微微,晚风乍喜吹衣带。兰台赋在。
一霎炎光改。?竹当窗,画意凭谁会。
吟天籁,琴声自解。曲罢龙归海。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夏日傍晚的清凉画面。"扇力微微",轻轻的扇风带来一丝凉意,晚风突然间吹过,仿佛为诗人拂去了炎热。"兰台赋在",暗指作者沉浸于文学创作之中,享受着片刻的宁静。"一霎炎光改",形容炎热的阳光瞬间被晚风吹散,暑气消退。
"竹当窗,画意凭谁会",窗外翠竹摇曳,如一幅生动的画卷,然而这份雅致并非人人能领悟。"吟天籁,琴声自解",诗人沉浸在自然的乐音中,悠扬的琴声仿佛能解读他的心境,带来心灵上的慰藉。最后,"曲罢龙归海",以龙喻琴声,表达曲终人静,仿佛连龙也回到了大海深处,寓意深远,余韵悠长。
整体来看,这首《点绛唇·避暑》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在炎炎夏日中寻觅清凉、享受文人墨客生活的闲适与情趣。
昔公参行省,于此驻旌旄。
至今读书堂,名配匡山高。
秀草带烟雾,长林振波涛。
鄙人思高远,胜日欣游遨。
缅惟草昧初,朔南拥弓刀。
公生将相家,卓荦称人豪。
文场已孤骞,史笔况载掺。
怀公不可见,江水徒滔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