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移军去,音书谁为传。
渔阳万里道,一梦到君前。
闻道移军去,音书谁为传。
渔阳万里道,一梦到君前。
这首诗《伊州歌》由明代诗人李时行所作,通过简短的四句,描绘了一位远行将士的思乡之情与对音讯传递的渴望。
首句“闻道移军去”,开篇即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一名即将远行的军人。这里的“移军”不仅指军队的调动,也暗含着离别之意,预示着主人公将要离开熟悉的环境,踏上未知的旅程。
第二句“音书谁为传”,表达了主人公对于音讯传递的深深忧虑。在古代,通信手段极为有限,一封家书往往寄托了亲人之间最深的情感。主人公担心,在这漫长的旅程中,如何让家人知晓自己的安危与近况,传递这份牵挂与思念。
第三句“渔阳万里道”,进一步揭示了主人公行程的遥远与艰难。渔阳,古地名,此处借指远离家乡的边疆之地。这一句不仅展现了地理上的距离,也暗示了旅途的艰辛与孤独。
最后一句“一梦到君前”,以梦境的形式表达了主人公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在梦中,他仿佛回到了家乡,见到了亲人,这种情感的释放,既是对现实困境的一种逃避,也是对亲情与故乡的深情呼唤。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简洁的语言,展现了古代军人在远离家乡、面对未知挑战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亲情的深深依恋。李时行以朴素而真挚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人感同身受,不禁为之动容。
先祖八十四,卒予生之年。
先父五十六,予甫三岁焉。
厥今七十叟,万死偶获全。
过父岂不愧,逮祖恐未然。
初学晚颇进,粗亦窥圣贤。
常感知己恩,不报负我冤。
梦寐此心明,暗室如青天。
无田与儿孙,未为无所传。
邂逅相逢两秃翁,亥年巳月巳时同。
偶先一日敢争长,各及七旬俱固穷。
尘世谁能吟鬓白,少年莫笑醉颜红。
累朝南北兴亡事,合徵公为太史公。
鲁国多逢掖,周官设象胥。
精言通九译,博学本三馀。
职冷冰相似,心清水不如。
负才宜大用,别有腹中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