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七十翁吟五言古体十首·其三》
《七十翁吟五言古体十首·其三》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古风

先祖八十四,卒予生之年。

先父五十六,予甫三岁焉。

厥今七十叟,万死偶获全。

过父岂不愧,逮祖恐未然。

初学晚颇进,粗亦窥圣贤。

常感知己恩,不报负我冤。

梦寐此心明,暗室如青天。

无田与儿孙,未为无所传。

(0)
注释
先祖:祖先。
卒:去世。
予:我。
甫:刚刚。
三岁:三岁年纪。
厥今:如今。
叟:老人。
万死:经历生死。
岂:怎么。
恐:恐怕。
初学:开始学习。
颇进:进步显著。
粗:大致。
窥:略知一二。
圣贤:圣人和贤者。
知己:了解自己的人。
负:辜负。
梦寐:梦中。
心明:内心清明。
暗室:暗处。
如:如同。
青天:晴朗的天空。
无田:没有田产。
儿孙:子孙后代。
未为无所传:并非没有留下什么。
翻译
祖先在八十四岁时去世,那时我正出生。
父亲五十六岁离世,那时我只有三岁。
如今我已七十岁,历经生死才得以保全。
比起父亲,我怎能不感到惭愧,追及祖父可能还差得远。
我晚年开始勤于学习,略有所成,对圣贤之道略有所知。
常常感念他人的恩惠,不敢辜负他们的期望。
即使在梦中,我也保持这份清明之心,即使身处暗处也如同青天一般坦荡。
我没有留给子孙田产,但精神和教诲却是可以传承的遗产。
鉴赏

此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方回的作品,名为《七十翁吟五言古体十首》(其三)。这是一首反思个人生命历程与家族关系的诗篇。诗人通过对比自己与先祖、先父的寿命,表达了对未能尽孝和个人学业未臻于至善的自责之情。

"先祖八十四,卒予生之年。先父五十六,予甫三岁焉。厥今七十叟,万死偶获全。过父岂不愧,逮祖恐未然。" 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寿命已经超过父亲和祖父时的复杂情感。在古代文化中,子女能够长寿超越父母是一种孝道的体现,但在这里,诗人的内心却充满了自责之情,因为他觉得自己的生命得以保全而先人早逝,是一种不幸甚至是不仁。

"初学晚颇进,粗亦窥圣贤。常感知己恩,不报负我冤。" 这几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学业成就的不满和对知音(理解自己的朋友或同伴)的感激。在古代中国文化中,对于知识的追求是一种高尚的情操,而未能达到圣贤的地步,是诗人内心深处的一种自责。

"梦寐此心明,暗室如青天。无田与儿孙,未为无所传。" 最后几句表达了诗人即使在梦中,自己的心志也是清明的,即便是在黑暗的房间里,也如同站在广阔的天空下。而末尾两句则是对自己没有田产可以传给子孙的一种无奈,但诗人认为这并不代表自己一生没有所追求和传承。

总体而言,这首诗是一位老者对于个人生命、学业成就以及家族责任的深刻反思,透露出一种复杂的情感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度探讨。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唐封泰山乐章.肃和

奠祖配天,承天享帝。百灵咸秩,四海来祭。

植我苍璧,布我玄制。华日裴回,神烟容裔。

(0)

奉和圣制经邹鲁祭孔子应制

孔圣家邹鲁,儒风蔼典坟。

龙骖回旧宅,凤德咏馀芬。

入室神如在,升堂乐似闻。

悬知一王法,今日待明君。

(0)

和朱使欣道峡似巫山之作

江如晓天净,石似暮霞张。

征帆一流览,宛若巫山阳。

楚客思归路,秦人谪异乡。

猿鸣孤月夜,再使泪沾裳。

(0)

杂曲歌辞·其一墙头花

蟋蟋鸣洞房,梧桐落金井。

为君裁舞衣,天寒剪刀冷。

(0)

江西道中作三首·其三

秋滩一望平,远远见山城。

落日啼乌桕,空林露寄生。

烧畬残火色,荡桨夜溪声。

况是曾游处,桑田小变更。

(0)

题彭泽卢明府新楼

碧落新楼迥,清池古树闲。

先贤尽为宰,空看县南山。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刘宗周 沈佺期 李裕 郑燮 冯子振 周昂 钱惟演 何逊 王绩 高似孙 吕渭老 崔涂 郑经 阮元 谭献 谢宗可 萧绎 王鹏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