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高坟吊客稀,乌台此日已全非。
光华尚说行骢马,灵爽犹闻识绣衣。
三尺高坟吊客稀,乌台此日已全非。
光华尚说行骢马,灵爽犹闻识绣衣。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三尺高的坟墓,访客稀少,象征着墓主人的孤独与遗忘。"乌台"可能是指古代的一种刑罚场所,此处或暗指墓主人曾遭受不公对待。"行骢马"和"识绣衣"则分别借用了古代官员出行时的坐骑和官服上的标志,表达了对墓主人身份和过往荣光的追忆与感慨。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墓地的荒凉与往昔的辉煌,抒发了对逝者命运变迁的深沉思考。
咸言上国繁华,岂谓帝城羁旅。
十点五点残萤,千声万声秋雨。
白云江上故乡,月下风前吟处。
欲去不去迟迟,未展平生所伫。
嗷嗷云中雁,举翮自委羽。
求凉弱水湄,违寒长沙渚。
顾我梁川时,缓步集颍许。
一旦逢世难,沦薄恒羁旅。
天下昔未定,托身早得所。
官渡厕一卒,乌林预艰阻。
晚节值众贤,会同庇天宇。
列坐荫华榱,金樽盈清醑。
始奏延露曲,继以阑夕语。
调笑辄酬答,嘲谑无惭沮。
倾躯无遗虑,在心良已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