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秀寻芳绿径行,鹤林光景玉峰情。
花如人傍雕阑笑,人似花临彩叶生。
褪萼簇迷珠履滑,斜枝低压翠簪横。
群英含馥羞难发,树下谁催羯鼓声。
问秀寻芳绿径行,鹤林光景玉峰情。
花如人傍雕阑笑,人似花临彩叶生。
褪萼簇迷珠履滑,斜枝低压翠簪横。
群英含馥羞难发,树下谁催羯鼓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赏花的雅致场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与人的和谐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句“问秀寻芳绿径行”,开篇即点出寻觅美景的意趣,绿径蜿蜒,引人步入一个充满生机与美好的世界。接着,“鹤林光景玉峰情”一句,以鹤林和玉峰为喻,不仅描绘了环境的清幽高雅,也暗含着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与追求。
“花如人傍雕阑笑,人似花临彩叶生。”这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花与人的情感相融合,花在雕栏旁轻盈微笑,人则仿佛融入了彩叶之中,生动地展现了赏花时的愉悦与和谐。这种人与自然的互动,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
“褪萼簇迷珠履滑,斜枝低压翠簪横。”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赏花时的细节,褪去的花瓣簇拥在一起,如同迷人的珍珠,而斜出的树枝则仿佛翠绿色的发簪横在空中,形象地展示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最后,“群英含馥羞难发,树下谁催羯鼓声。”群花含香,却因羞涩而难以绽放,这既是对花开时节的生动描绘,也是对美好事物难以言表的感慨。树下的羯鼓声,似乎在催促着花儿开放,又或是唤起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增添了诗歌的意境与深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春天赏花的美好情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美、自然美的深深热爱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