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伤心,重关极目,漭漭黄河之水。
侯蠃馆老,朱亥茔高,直得英雄心死。
城头戍火,马上征笳,何苦愁人如是。
最堪怜、千里蒯缑,牢落方当盛齿。
细数他、赵宋繁华,宣和节物,此事几多年矣。
宜春灯烛,延福笙箫,多少六街三市。
有恨秋槐,无情社燕,换过几番人世。
只空留、广武荥阳,一片惊涛剩垒。
暮色伤心,重关极目,漭漭黄河之水。
侯蠃馆老,朱亥茔高,直得英雄心死。
城头戍火,马上征笳,何苦愁人如是。
最堪怜、千里蒯缑,牢落方当盛齿。
细数他、赵宋繁华,宣和节物,此事几多年矣。
宜春灯烛,延福笙箫,多少六街三市。
有恨秋槐,无情社燕,换过几番人世。
只空留、广武荥阳,一片惊涛剩垒。
此词《苏武慢·汴城晚眺》由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描绘了汴城晚景,蕴含着深沉的历史感与哀愁之情。
词中以“暮色伤心”开篇,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接着,“重关极目,漭漭黄河之水”,黄河的壮阔与历史的沧桑交织在一起,引发读者对过往的感慨。侯蠃、朱亥等历史人物的遗迹,象征着英雄气概与豪情,然而“直得英雄心死”,表达了对英雄命运的悲叹。
“城头戍火,马上征笳,何苦愁人如是。”戍火与征笳,既是边塞景象的写照,也暗含了战争与离别的痛苦。接下来,“最堪怜、千里蒯缑,牢落方当盛齿。”将目光转向历史人物蒯缑,以其年华正盛却遭遇不幸的命运,引出对历史兴衰的深思。
“细数他、赵宋繁华,宣和节物,此事几多年矣。”通过对比赵宋时期的繁荣与当前的萧条,表达了对往昔盛世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宜春灯烛、延福笙箫、六街三市的描述,展现了昔日的繁华景象,而“多少”二字则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变迁。
“有恨秋槐,无情社燕,换过几番人世。”秋槐与社燕作为自然界的象征,分别代表了季节的更替与生命的轮回,暗示着人事的无常与历史的循环。最后,“只空留、广武荥阳,一片惊涛剩垒。”以广武、荥阳等地的遗迹,象征着历史的痕迹与文化的传承,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辉煌与现在荒凉的对比思考。
整首词通过对汴城晚景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词中充满了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对英雄命运的同情、对历史兴衰的反思,以及对自然与文化传承的思考,体现了陈维崧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晨起扪层巅,苍茫见尘市。
鼙鼓生远陴,壶蠭在幽耳。
遥知细柳屯,于时阅军士。
俯彼万铠群,微哉一窖蚁。
初集如慕膻,俄拥如聚米。
或圆如旋磨,或方如缘几。
隐隐床下声,牛斗差可拟。
未熟黄粱间,忽慢慢大槐里。
昔在群蚁中,不知蚁是己。
长揖谢孙穰,微笑辞翦起。
蛮触胡为哉,鸡虫今已矣。
醉眼未醒时,此真尺与咫。
更陟最上头,须弥亦芥子。
步凉颸绿野,□锺鼓、□园林。
有骑竹更生,扶藜未老,歌舞堂阴。
金鞭半横玉带,烨神人、风度五云深。
大耐自应鹤骨,活人总是天心。
寿蒲香晚尚堪斟。
梧竹对潇森。
早问道燕城,衣裁绣衮,台筑黄金。
天瓢正消几滴,化中原、焦土作甘霖。
却伴赤松未晚,碧桃花下横琴。
王母仙桃,亲曾醉、九重春色。
谁信道、鹿衔花去,浪翻鳌阙。
眉锁娇娥山宛转,髻梳堕马云欹侧。
恨风沙、吹透汉宫衣,余香歇。
霓裳散,庭花灭。
昭阳燕,应难说。
想春深铜雀,梦残啼血。
空有琵琶传出塞,更无环佩鸣归月。
又争知、有客夜悲歌,壶敲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