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板蒲团消永日,明窗净几映疏筠。
一炉香尽六时过,转觉山家气味真。
禅板蒲团消永日,明窗净几映疏筠。
一炉香尽六时过,转觉山家气味真。
这首诗描绘了禅修生活中的宁静与清雅。首句“禅板蒲团消永日”,生动地展现了僧人通过打坐度过漫长时光的情景,禅板与蒲团是修行中常用的坐具,象征着对内心的专注与对时间的超越。次句“明窗净几映疏筠”,通过明亮的窗户、干净的桌几与稀疏的竹子的映衬,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环境氛围,暗示了修行者内心的纯净与外界环境的和谐统一。
接着,“一炉香尽六时过”一句,描述了通过燃香来计时的禅修方式,香烟袅袅,不仅净化了空气,也象征着修行者对时间流逝的感知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最后,“转觉山家气味真”,表达了在长时间的静修之后,修行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真正理解和感悟,这种“气味真”既是对自然之美的直接感受,也是对内在精神境界的深刻体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禅修生活中的静谧之美,以及修行者在自然与内心世界中寻求真谛的过程,体现了宋代佛教文化中对精神生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
轮数珠,泛莲舟。觉天云静,性海风休。
以悲为心,救众生苦。以慈为眼,观众生忧。
众生何忧,忧忘内修。众生何苦,苦于外求。
故现宰官身,所说宰官法。
不出乎尽忠孝,守名节,保禄位,教子孙,勿坠于箕裘。
夫如是普门一十九类,楞严三十二应,熙怡微笑,唯唯点头。
公堂日永篆烟浮,誓与慈容同去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