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中至宝识璠玙,词气飘飘遇子虚。
五夜南宫曾赐被,十年东观饱看书。
宾筵秩秩尊三老,祖帐纷纷饥二疏。
吴越溪山信清美,杖藜随处胜安车。
人中至宝识璠玙,词气飘飘遇子虚。
五夜南宫曾赐被,十年东观饱看书。
宾筵秩秩尊三老,祖帐纷纷饥二疏。
吴越溪山信清美,杖藜随处胜安车。
这首诗由元末明初的诗人朱希晦所作,名为《酬申屠翰林》。诗中以“人中至宝识璠玙”开篇,巧妙地将人与珍宝相提并论,寓意高洁之士如同珍贵的宝玉一般,引人注目。接着,“词气飘飘遇子虚”一句,运用了典故,表达了诗人与才华横溢的友人相遇时的飘逸与喜悦之情。
“五夜南宫曾赐被,十年东观饱看书”,这两句描绘了诗人过去在官府中的生活,既有夜晚在南宫接受恩赐的荣耀,也有长时间在东观读书的勤奋。这种经历丰富了诗人的学识和人生阅历。
“宾筵秩秩尊三老,祖帐纷纷饥二疏”,这里通过引用历史典故,展现了诗人对古代贤者的尊敬与向往,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在宴会上对长辈的恭敬以及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
最后,“吴越溪山信清美,杖藜随处胜安车”,诗人以吴越的山水之美,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愉悦,即使手持藜杖随意行走,也比乘坐安逸的车辆更为自在与快乐。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历史典故和自然美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高雅的情操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车马日萧萧,胡不枉我庐。
方来从令饮,卧病独何如。
秋风起汉皋,开户望平芜。
即此吝音素,焉知中密疏。
渴者不思火,寒者不求水。
人生羁寓时,去就当如此。
犹希心异迹,眷眷存终始。
馆宿风雨滞,始晴行盖转。
浔阳山水多,草木俱纷衍。
崎岖缘碧涧,苍翠践苔藓。
高树夹潺湲,崩石横阴巘。
野杏依寒拆,馀云冒岚浅。
性惬形岂劳,境殊路遗缅。
忆昔终南下,佳游亦屡展。
时禽下流暮,纷思何由遣。
同宿高斋换时节,共看移石复栽杉。
送君江浦已惆怅,更上西楼看远帆。
氐,四星似斗侧量米。
天乳氐上黑一星,世人不识称无名。
一个招摇梗河上,梗河横列三星状。
帝席三黑河之西,亢池六星近摄提。
氐下众星骑官出,骑官之众二十七。
三三相连十欠一,阵车氐下骑官次,骑官下三车骑位。
天辐两星列阵傍,将军阵里振威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