擢干方数尺,幽姿已苍然。
结根西山寺,来植郡斋前。
新含野露气,稍静高窗眠。
虽为赏心遇,岂有岩中缘。
擢干方数尺,幽姿已苍然。
结根西山寺,来植郡斋前。
新含野露气,稍静高窗眠。
虽为赏心遇,岂有岩中缘。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场景。诗人以"擢干方数尺"开篇,指的是用方形的工具(可能是竹筐)挖出几尺高的植物,这里的"擢干"一词既表现了动作的精确,也透露出一种小心谨慎的态度。接着"幽姿已苍然"则描绘了树木的神态,"幽姿"指的是那些生长在隐蔽处的植物,而"苍然"形容它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年轮和色泽,显示出岁月的痕迹。
接下来的"结根西山寺,来植郡斋前"表明这些植物被移栽到了西山寺和郡斋(地方官府的办公场所)之前。这里的"结根"既指树木生长的状态,也暗示了一种稳固与深远的联系。
"新含野露气,稍静高窗眠"则转而描写植物吸收了露水和山间清新的空气,营造出一种安静祥和的氛围。"高窗"可能是指郡斋中的书房或休憩之所,而"眠"字不仅可以理解为植物在夜晚的休息,也可以引申为诗人在这宁静环境中获得了心灵上的平静。
最后两句"虽为赏心遇,岂有岩中缘"则表达了诗人的感慨。他认为自己能在这样一个美丽的自然环境中栽种树木,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而这种与大自然的交融,也许是命中注定的一段缘分。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生长、自然和谐以及个人与宇宙之间联系的深刻感悟。
修竹如云,谁截似、凤膺微涨。
横吹向、山青水绿,晴空无恙。
潇洒桓伊邀渡处,凄凉卫尉空堂上。
算何如、牛背小儿豪,清音饷。义手看,轻鸥漾。
回首望,雏莺唱。任阴晴天气,日烘霞酿。
明日相随田父社,前途须避邻翁杖。
且逍遥、白眼看他人,纷何状。
窣地相看,还引镜、攸然欲笑。
谁写作、锦衣窄袖,入时风调。
一卷长携原似昨,怪翁当日曾英少。
更可怜、捧砚煮茶人,年方妙。容偃蹇,湖山靠。
听响屧,回廊绕。任小园烂漫,春风花草。
如此生平良不恶,呼儿早认而翁貌。
倘将来、画出不堪观,皤然老。
白羽扬幡,莲花作幕,凛然先声。
领七萃、星列云屯,点点轻沙堆面,令下风清。
螳臂当车难恃勇,看谈笑、烽烟指顾宁。
纶巾映日,轻裘行阵,不信书生。
军中倚马草檄,便露布先成奏上京。
好收戈韬矢,归牛放马,齐贺升平。
执丑都门,献俘天阙,玉陛千官颂洗兵。
黄河带,更泰山如砺,求世簪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