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何似似春雨,歌舞农夫怨行路。
君看永叔与元之,坎轲一生遭口语。
两翁当年鬓未丝,玉堂挥翰手如飞。
教得滁人解吟咏,至今里巷嘲轻肥。
君家联翩尽卿相,独来坐啸溪山上。
笑捐浮利一鸡肋,多取清名几熊掌。
丈夫自重贵难售,两翁今与青山久。
后来太守更风流,要伴前人作诗瘦。
我倦承明苦求出,到处遗踪寻六一。
凭君试与问琅邪,许我来游莫难色。
斯人何似似春雨,歌舞农夫怨行路。
君看永叔与元之,坎轲一生遭口语。
两翁当年鬓未丝,玉堂挥翰手如飞。
教得滁人解吟咏,至今里巷嘲轻肥。
君家联翩尽卿相,独来坐啸溪山上。
笑捐浮利一鸡肋,多取清名几熊掌。
丈夫自重贵难售,两翁今与青山久。
后来太守更风流,要伴前人作诗瘦。
我倦承明苦求出,到处遗踪寻六一。
凭君试与问琅邪,许我来游莫难色。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苏东坡)的作品,题目为《次韵王滁州见寄》。诗中的语言和意境都极富表现力,下面对其进行简要鉴赏。
首先,“斯人何似似春雨”一句,用了比喻的手法,将人比作春雨,既形象又生动,表达了一种温润而深远的情感。接着,“歌舞农夫怨行路”则描绘出一幅田园诗意画面,展现了农夫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满。
“君看永叔与元之,坎轲一生遭口语。”这里提及的是诗人自己(苏轼自称“永叔”)以及他的朋友元之两人的一生遭遇,他们的才华和品格虽然得到赞誉,但也因此而受到非议。
接下来的几句:“两翁当年鬓未丝,玉堂挥翰手如飞。教得滁人解吟咏,至今里巷嘲轻肥。”则是对两位诗人的才华和影响力的赞美,说明他们的文学成就不仅在当时就受到推崇,即使时过境迁,也仍然被后世所传颂。
“君家联翩尽卿相,独来坐啸溪山上。”这两句诗中,“君家”指的是苏轼的朋友或同僚,其家族成员多有文学才能,而“独来坐啸溪山上”则表现了诗人在自然环境中的悠然自得与超脱。
随后,“笑捐浮利一鸡肋,多取清名几熊掌。”表达的是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不屑一顾以及追求清白之名的决心。这里“笑捐浮利”是对物质利益的轻蔑,而“多取清名”则体现了诗人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尊严。
接着,“丈夫自重贵难售,两翁今与青山久。”这两句强调了作为男子汉应该自重自爱,不随便出卖自己的尊严。而“两翁今与青山久”则是表达诗人与友人的情谊长存,如同青山一般坚固持久。
最后,“后来太守更风流, 要伴前人作诗瘦。我倦承明苦求出,到处遗踪寻六一。凭君试与问琅邪,许我来游莫难色。”这几句则表达了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新任地方官员(太守)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保持风雅之气,与古人一道作诗歌咏,以及自己对于自由出行、追寻历史遗迹的渴望和向往。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文学才华,还透露出了他对友情、自然、精神境界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瓦官大庭千步方,灯如流萤月如霜。
高僧共礼旃檀像,游女来焚薰陆香。
旧国破亡何物在,少年逐乐个侬狂。
别来白社更牢落,回首衡湘春梦长。
江郊雨正歇。燕子飞来人忆别。未了残梅怨结。
渺野色波光,春与天接。相思辽阔。
怕柳风、吹老吟发。关情处,满汀芳草,遮莫是鶗鴂。
时节。一饷愁绝。谩料理、新翻几阕。山尊堪共谁设。
梦到断桥,飞絮仍雪。岁华休省阅。
早霍地、小园花发。已办著、海棠开后,独立半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