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金井卸梧桐。嘶马带疏钟。草面露痕浓。
渐薄袖、清寒暗通。
天低绛阙,云浮碧海,残月尚朦胧。吹面桂花风。
峭不似、红尘道中。
梦回金井卸梧桐。嘶马带疏钟。草面露痕浓。
渐薄袖、清寒暗通。
天低绛阙,云浮碧海,残月尚朦胧。吹面桂花风。
峭不似、红尘道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的幽静图景。开篇“梦回金井卸梧桐”,通过“梦回”设置了一个超现实的空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片迷离之中,而“金井卸梧桐”则勾勒出古代庭院深幽处的宁静意境。紧接着,“嘶马带疏钟”,马铃声在夜空中回荡,增添了一丝孤寂感。
“草面露痕浓”,秋夜的露水沁湿了草叶,每一个字都渲染着凉气和湿意。诗人并没有直接描写露水,而是通过“痕”来形容露水留下的痕迹,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渐薄袖、清寒暗通”,则描绘出秋夜的寒冷,甚至穿透了衣袖,让人不禁感到一阵凉意。
在下片,“天低绛阙,云浮碧海,残月尚朦胧”,诗人以宏大的画面展示了夜空的壮丽。天幕低垂,如同古代宫殿的屋檐,而“云浮碧海”则将视线引向无垠的远方。“残月尚朦胧”,即便是残缺的月亮,也还带着些许迷离感。
最后,“吹面桂花风。峭不似、红尘道中。”诗人捕捉了夜风中桂花的清香,这种香气与尘世间的喧嚣截然不同,显得格外清新脱俗。通过这样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
总体来说,这首诗既有秋夜的凉薄感,也有超凡脱俗的精神追求,是一首融合了自然美与个人情怀的佳作。
天半秋风鸣万松,芫花半落夕阳红。
寮烟暗锁仙坛古,野意深藏丹灶空。
人采紫芝何处觅,我来白昼不相逢。
一声箫管笑扬袂,秋色满怀诗兴浓。
一从佳人去,念念思杳魂。
顷刻不离怀,梦寐常温温。
幽人非好色,脂粉何万群。
良马只一鞍,好花只一春。
流水去不返,青霄徒白云。
香魂在九泉,夫岂不酸辛。
人间尚寂寂,阴府复何言。
造物略不悲,苍天不我怜。
南风复西风,景物易变迁。
独有一寸心,朝暮佳人边。
幽冥不可诘,宁忍度岁年。
此身当如何,何当委荒烟。
若夫世间人,岂知道义坚。
孤然不自惜,怅望瑶台仙。
置之勿复道,时时泪涟涟。
不堪酒醒时,月下与风前。
有梦梦不成,所思长县县。
万里亦可到,一死今杳然。
相忆而自叹,苍天复苍天。
道人身世已盟鸥,便好乘云御气休。
何足风波吾一点,盍思舟楫彼迷流。
从教水击三千里,别是烟飘十二楼。
松以碧涛成夜吼,山为翠浪接空浮。
初非孔圣乘桴志,薄类梁僧渡苇谋。
庐阜插篙空木末,武夷停棹尚岩头。
争如太乙真人叶,往荡须弥绝顶秋。
昔者天孙失机石,我疑博望乃牵牛。
却无沧海桑田事,底用浮家泛宅愁。
个里且吹无孔笛,向人只下直针钩。
而今性水涵孤月,休遣禅河起一沤。
逝者如斯曾不返,凭谁为我问阳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