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落天涯夜,人穷岁亦穷。
空山双鬓白,孤馆一灯红。
腊尽屠苏外,春来爆竹中。
此身如断梗,何事苦匆匆。
牢落天涯夜,人穷岁亦穷。
空山双鬓白,孤馆一灯红。
腊尽屠苏外,春来爆竹中。
此身如断梗,何事苦匆匆。
这首《客中除夕》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在年末之夜的孤独与感慨。首句“牢落天涯夜”便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将读者带入一个远离家乡、形单影只的夜晚。接着,“人穷岁亦穷”一句,不仅指物质上的贫困,更深层地表达了在年末时分,无论是精神还是生活都陷入困境的状态。
“空山双鬓白,孤馆一灯红”两句,通过对比空旷的山林与孤寂的旅馆,以及白发与红灯的色彩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岁月的无情。白发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沧桑,而红灯则在冷清中增添了一丝温暖与希望,但这种温暖只是短暂的,无法驱散长久的孤独。
“腊尽屠苏外,春来爆竹中”描述了传统节日中的习俗,腊月的结束与新年的到来,通过“屠苏”和“爆竹”这两个富有年味的元素,既展现了节日的热闹气氛,也暗示了时间的循环与生命的延续。然而,对于身处异乡的诗人而言,这些传统习俗只能在外表上感受到,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却难以消减。
最后,“此身如断梗,何事苦匆匆”以自然界的断梗比喻诗人的处境,形象地表达了漂泊无依、时光紧迫的无奈与感慨。断梗随波逐流,象征着诗人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无力感,而“何事苦匆匆”则表达了对时间飞逝、生命短暂的深深忧虑。
整体来看,《客中除夕》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年末之夜的孤独与感慨,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月好好独坐,双松在前轩。
西南微风来,潜入枝叶间。
萧寥发为声,半夜明月前。
寒山飒飒雨,秋琴泠泠弦。
一闻涤炎暑,再听破昏烦。
竟夕遂不寐,心体俱翛然。
南陌车马动,西邻歌吹繁。
谁知兹檐下,满耳不为喧。
今日阶前红芍药,几花欲老几花新。
开时不解比色相,落后始知如幻身。
空门此去几多地,欲把残花问上人。
七雄雄雌犹未分,攻城杀将何纷纷。
秦兵益围邯郸急,魏王不救平原君。
公子为嬴停驷马,执辔愈恭意愈下。
亥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门抱关者。
非但慷慨献良谋,意气兼将身命酬。
向风刎颈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