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阶前红芍药,几花欲老几花新。
开时不解比色相,落后始知如幻身。
空门此去几多地,欲把残花问上人。
今日阶前红芍药,几花欲老几花新。
开时不解比色相,落后始知如幻身。
空门此去几多地,欲把残花问上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赋得寒食》。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红芍药生老更迭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美好事物难以长久的感慨。
“今日阶前红芍药,几花欲老几花新。” 这两句是全诗的起始,也是主题的提出。这里的芍药代表着美好的东西,它们在阶前绽放,既有即将凋谢的旧花,也有刚刚开放的新花。这两种状态交织在一起,显然是在告诉我们美好总是短暂的。
“开时不解比色相,落后始知如幻身。” 这两句深化了前面的主题。诗人说,当芍药开放时,它们之间的颜色差异并不明显,而当花瓣随风飘落之后,人们才意识到这些美好的东西原来就像幻影一样不可捕捉。
“空门此去几多地,欲把残花问上人。” 这两句则是诗人的感叹和提问。空门指的是寺庙之类的清净之所,这里用以比喻时间的流逝。诗人询问在这不断流逝的时间中,有多少地方可以让这些即将凋谢的花朵得到保留,或者说,他想把这些残留的花朵询问给过往的行人。
整首诗通过对红芍药生长状况的观察,抒写了生命易逝和美好不永恒的哲理,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和美好保存的无奈与哀伤。白居易以其直白而富有情感的语言,将这一主题表达得淋漓尽致。
河畔秋还未。羡人间、鹊桥先驾,红丝双繫。
隔巷新人车乍到,四角银铃凤子。
已渐近、槐厅门第。
相府沙堤行更稳,簇晶毬、满路玲珑缀。
烟月下,香尘沸。火城才散朝回骑。
恰元僚、赭袍捧出,宸章新赐。
麝墨淋漓题尚湿,千古君臣鱼水。
越显得、门阑有喜。
白马珊鞭留佳兆,看他年、接武鹓鸾队。
天语在,应须记。
风月佳无比。看石上、冰轮潋滟,长空新洗。
金虎寒芒犹未散,耿耿吴宫剑气。
越显得、翠奁如水。
赊取元宵今夜做,飐春灯、嵌遍秋山里。
十万盏,夜珠缀。悬崖叠巘笙箫沸。
曲才终、山腰楼阁,娇歌又起。
簇坐广场纷笑语,何处香飘桂子。
问此乐、浮生能几。
似欲天明天转碧,透星星、宿火吴姬肆。
凉兔魄,忍西坠。
鞭丝小弄,征尘轻浥,云水一片寥廊。
凉桥卸驮聊停憩,遥送明湖趵突,爽气森薄。
小阁矮窗新粉壁,更绕砌、疏枝幽萼。
背立处、暗省花名,琐事顿萦著。
惆怅临行那夜,低鬟偏髻,惜别心情如昨。
侧门回盼,倚阑人在,扶定腰身纤弱。
叹萍踪一霎,峡雨湘烟楚天各。
思量煞、琼钗滑腻,枕畔朦胧,三更和笑落。
佳人空谷。有铜坑千树,潇湘一幅。
暗记当年,才过收灯,有人约探林屋。
参差帽影鞭丝里,饾饤得、许多浓绿。
便归来、携取冰魂,并入小窗横竹。
讵料今年病里,东君又过去,九分之六。
冷落看花,情性懵腾,且把道书閒读。
不缘修道缘伊冷,恐孤负、楼东瘦玉。
忍馀寒、梦到深山,细问一春幽独。
红板桥南,锦衣仓口,糅绵舞絮漫漫。
琼沙淅沥,吴盐飘瞥,偏将屈戍敲弹。
此中歌玉树,想千载、琼花未残。
独怜对酒,无缘蜡屐,寂寞强凭栏。
记起景阳宫旧事,玉儿缟素,憔悴辞銮。
诗颠不禁,酒狂陡发,茫茫哀乐无端。
钟陵消紫翠,捲毳幕、浑如白檀。
来朝径去,渔蓑披了江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