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这首词描绘了杭州端午时节的美景和节日气氛。"山与歌眉敛"形象地写出山峦仿佛随着歌声微微起伏,如同女子的黛眉轻敛,富有动态美。"波同醉眼流"则以湖水比喻醉人的目光,展现出端午节欢快的氛围。
"游人都上十三楼"写游客们纷纷登高赏景,十三楼可能是指杭州的高楼或观景点,寓含着节日的热闹和人们对美好景色的向往。接下来的"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表达了词人对杭州的喜爱,即使在繁华的扬州,他也不愿离去,更偏爱眼前的西湖美景。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描述的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吃粽子(菰黍)和饮酒(琼彝倒玉舟),充满了节日的仪式感。最后两句"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描绘了歌声飘荡在湖光山色之间,直到夜晚,余音缭绕,被晚霞和山峦所挽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画面。
总的来说,这首《南歌子·杭州端午》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杭州端午节的欢乐景象和自然之美,以及词人对杭州的深深眷恋。
素幔随流水,归舟返旧京。
老亲如宿昔,部曲异平生。
风送蛟龙雨,天长骠骑营。
一哀三峡暮,遗后见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