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域归来更大何,办装未办口悬河。
乘槎路远天忧大,缚马书来国论多。
一借荆州还岂易,尽抛瓯脱议尤讹。
云蒸龙变归神略,回首沧溟久不波。
绝域归来更大何,办装未办口悬河。
乘槎路远天忧大,缚马书来国论多。
一借荆州还岂易,尽抛瓯脱议尤讹。
云蒸龙变归神略,回首沧溟久不波。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吴汝纶的《次韵和许涑文观察拟诸将(其二)》,通过对边疆归来将领的描绘,展现了他们面对复杂局势的深思熟虑和战略考量。首句“绝域归来更大何”,表达了将领们从遥远边疆归来后,胸襟更加开阔,责任更为重大。接下来的“办装未办口悬河”形象地写出了他们讨论军事策略时滔滔不绝的言辞。
“乘槎路远天忧大”暗示了征战的艰辛与对国家安危的忧虑,而“缚马书来国论多”则揭示了他们通过书信传递的丰富战略建议。诗人接着以“一借荆州还岂易”比喻收复失地的不易,以及“尽抛瓯脱议尤讹”强调了谈判中的复杂和争议。
最后两句“云蒸龙变归神略,回首沧溟久不波”寓意将领们的智谋如云蒸霞蔚般变化无穷,回归之后,边境形势似乎暂时平静,但暗含着对未来的深深忧虑。整体上,这首诗赞扬了将领们的智勇和对国家的忠诚,同时也透露出对边防稳定的期待。
昔闻信都侯,尝作画舫斋。
空户两向辟,樽席长对排。
左顾树若岸,右盼堵成崖。
既无风波虞,但与物景谐。
一从信都去,来者趣意乖。
屋室改库厩,花木为薪柴。
君当访其迹,更葺安旧牌。
记石傥尚在,尘土加洗揩。
然后酿井泉,吟醉前人偕。
寄言灵河守,高此别乘怀。
休淬鸊鹈剑,休调鹊血弓。
平时自壮大,何所立战功。
得兵不满百,防寇沧海东。
驾船如飞鹘,出入巨浪中。
苟能勇于此,遇敌无废忠。
闻君梦慈亲,手把青玉佩。
循环念归期,月已九弦晦。
既寤心悁悁,面垢不暇颒。
屈指必春还,忽焉朱火代。
梦兆且差池,决去河可能。
昨来理恩典,佐州令近塞。
雁门适有乏,求往苦言碍。
曰惟都督雄,岂付小邦倅。
乃知仕宦难,分寸肯少贷。
遂乞回洛阳,拜省慰忧爱。
除补不应欺,圣时公道在。
幸存旧郭园,重种满畦菜。
上为北堂欢,间与良士对。
此实贤者为,赠行因以载。
汴渠溯复沿,自可见迟速。
来时迟有粮,去恨速无谷。
有粮安计程,无谷不遑宿。
霜高万物枯,源水缩溪谷。
黄流半泥沙,势浅见蹙澳。
千里东归船,何日下清渎。
澹澹风雨寒,长汀嚎雁鹜。
将投孤戍远,四顾危樯独。
强语慰妻孥,多虞赖僮仆。
到家秫已收,缀树橘始熟。
折腰无惭陶,怀遗焉愧陆。
我方羡子行,送望不移目。
吴牛常畏热,吴田常畏枯。
有树不荫犊,有水不滋䅳。
孰知事春农,但知急秋租。
太守追县官,堂上怒奋须。
县官促里长,堂下鞭扑俱。
不体天子仁,不恤黔首逋。
借问彼为政,一一何所殊。
今君请郡去,预喜民将苏。
每观二千石,结束辞国都。
丝鞯加锦缘,银勒以金涂。
兵吏拥后队,剑挝盛前驱。
君又不若此,革辔障泥乌。
款行问风俗,低意骑更驽。
下情靡不达,略细举其粗。
曾肯为众异,亦罔为世趋。
学诗闻已熟,爱棠理岂无。
但嗟识君迟,不恨春风恶。
风恶舟未前,置酒共谈谑。
渔歌还浦头,斜日下洲角。
明朝渡江去,相望便成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