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涂连岁看烧灯,又见洪都烂满城。
紫陌人疑春欲晓,清宵天放月争明。
老逢好景知能几,暗数流年祇自惊。
亦拟樽前成一笑,吾衰无复旧心情。
当涂连岁看烧灯,又见洪都烂满城。
紫陌人疑春欲晓,清宵天放月争明。
老逢好景知能几,暗数流年祇自惊。
亦拟樽前成一笑,吾衰无复旧心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元宵节夜晚的景象,诗人通过对灯光和月亮的描述,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个人心境变化的感慨。
“当涂连岁看烧灯”一句,点明了时间的积累和重复,"洪都烂满城"则展现了节日的热闹与喜庆氛围。接下来的"紫陌人疑春欲晓",通过人们对春夜长短的猜测,暗示了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常感受。
“清宵天放月争明”则是景色描写,月亮与灯火相互辉映,增添了夜晚的明媚。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浸在这表面的繁华中,而是在"老逢好景知能几"一句中流露出对美好时光难以把握的深切感受。
接着,“暗数流年祇自惊”则是诗人对个人经历了多少年华的沉思,以及对于自己岁月蹉跎、无以为继的悲哀。"亦拟樽前成一笑",表达了诗人在美好景致面前的释然和超脱,而最后“吾衰无复旧心情”则透露出诗人内心世界的变化,岁月带来的不仅是外貌的老去,更是内心情感的转变。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元宵节夜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个人经历和内心世界变化的深刻体验。
空半簇楼台,红尘安在哉。
山分江色破,潮带海声来。
烟景诸邻断,天光四望开。
疑师得仙去,白日上蓬莱。
三提相印代天工,邓国归来耀本封。
此日神仙丁令鹤,几年霖雨武侯龙。
酬恩定得祠黄石,谈道须期会赤松。
莫虑故乡陵谷变,武当依旧碧重重。
镇阳二月春苦寒,东风力弱冰雪顽。
北潭跬步病不到,何暇骑马寻郊原。
雕丘新晴暖已动,砌下流水来潺潺。
但闻檐间鸟语变,不觉桃杏开已阑。
人生一世浪自苦,盛衰桃杏开落间。
西亭昨日偶独到,犹有一树当南轩。
残芳烂漫看更好,皓若春雪团枝繁。
无风已恐自零落,长条可爱不可攀。
犹堪携酒醉其下,谁肯伴我颓巾冠。
文字眇烟云,过眼徒浩浩。
所有未见书,惜哉吾已老。
子云客长安,陈迹如一扫。
同叔向来人,我生苦不早。
亦闻青城山,斯翁为有道。
瞿塘不可上,秋梦长颠倒。
白日来西昆,一见自应好。
纵谈百代前,至竟非枯槁。
多为开口笑,明月生怀抱。
黄鹤有高楼,恍如事幽讨。
揽辔逢道州,听书下下考。
周南勿留滞,掇拾供史藁。
分手重酸辛,璠玙众所宝。
十日不得面,何为太草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