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道者》
《赠道者》全文
唐 / 张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得道疑人识,都城独闭关。

头从白后黑,心向闹中闲。

饥渴唯调气,儿孙亦驻颜。

始知仙者隐,殊不在深山。

(0)
翻译
领悟真理的人会被猜疑,他独自在都城闭门修炼。
头发由白转黑,内心却在喧嚣中保持宁静。
饥饿与口渴只通过调整呼吸来应对,儿孙的长寿也得益于他的修炼。
这才明白,真正的仙人隐藏于世,并非一定要在深山之中。
注释
得道:领悟真理。
疑人:被猜疑。
都城:大城市。
闭关:闭门修炼。
头从白后黑:头发由白变黑。
心向闹中闲:内心宁静于喧闹之中。
调气:调整呼吸。
驻颜:保持青春容颜。
仙者:仙人。
殊:竟然。
深山:深山之中。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蠙的《赠道者》,通过对自然界和人的修养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道家清静无为、顺应自然之道的赞美。

“得道疑人识”一句,表明真正懂得大道的人不随波逐流,不被世俗所迷惑。接下来的“都城独闭关”,则是形象地描绘出这位修道者远离尘嚣,独自在深山中闭门修行的景象。

“头从白后黑”、“心向闹中闲”两句,分别从外表和内心两个层面,展示了修道者的超然物外。他们不受年龄变化所影响(头发由白变黑),内心更是处于纷扰尘世之中而保持着一份超脱的宁静。

“饥渴唯调气”、“儿孙亦驻颜”两句,则描述了修道者对待生活的态度。他们对于生理需求的满足仅在于调和自己的气息,而不是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即使面对后代(儿孙)的期望,也只是停留在脸上的笑容,不为世俗所羁绊。

最后,“始知仙者隐,殊不在深山”一句,揭示了诗人对于“仙者”的认识,即真正的修道者并不一定隐居于深山,而是通过内心的修养达到一种超然脱俗的境界。这也正体现了张蠙对道家思想的理解和赞赏。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清新自然、超脱世俗的哲学思考,反映了唐代诗人对于道家文化的深刻领悟。

作者介绍

张蠙
朝代:唐   籍贯:清河   生辰:公元895年

[约公元九o一年前后在世]字象文,清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哀帝天复初前后在世。生而颖秀,幼能为诗登单于台,有“白日地中出,黄河天上来”名,由是知名。家贫累下第,留滞长安。乾宁二年,(公元895年)登进士第。唐懿宗咸通(860-874)年间,与许棠、张乔、郑谷等合称“咸通十哲”。授校书郎,调栎阳尉,迁犀浦令。王建建蜀国,拜膳部员外郎。后为金堂令。 
猜你喜欢

寄榄溪同社

离心何处慰,书报过泷舟。

旷海愁曾渡,春山忆昨游。

潮鸡喧定夜,滨蛤映居楼。

念此一相别,看青芳杜洲。

(0)

寄达此上人

闻君到处有烟霞,吴越江山暂作家。

秋色再逢瓜步晓,月明几向洞庭赊。

寒随雁影过天末,梦逐潮声到海涯。

我亦因人聊寄此,北风微雨日初斜。

(0)

还庐山兼往嘉禾请藏留别雷峰诸同学·其二

一生痼癖在烟霞,多病奚辞去路赊。

好友暂违愁有限,名山高卧乐无涯。

香炉峰看新晴瀑,招隐泉烹未雨茶。

胜事不堪频向说,恐劳清咏忆蒹葭。

(0)

观春燕有作·其三

帘外呢喃若感恩,黑衣憔悴意空存。

正伤东府非王谢,肯向昭阳托梦魂。

松径易衔新草色,粉墙难叠旧巢痕。

微生暂寄曾何定,一夜秋风归海门。

(0)

寿王仲锡臬宪·其十一

台莱秀色庇斯民,海国能敷十月春。

谁记圣门功第一,圣门先已画麒麟。

(0)

寿王仲锡臬宪·其四

高飞鸑鷟入鹓群,朝野同看五色云。

分得羲皇元气壮,低摇华岳动星雯。

(0)
诗词分类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赵彦昭 郭苍 瞿式耜 李义府 萧悫 蔡确 长孙无忌 周济 阮逸女 谈迁 李密 汪之珩 李好古 子兰 蒲松龄 林古度 颜之推 张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