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莱秀色庇斯民,海国能敷十月春。
谁记圣门功第一,圣门先已画麒麟。
台莱秀色庇斯民,海国能敷十月春。
谁记圣门功第一,圣门先已画麒麟。
这首诗以“寿王仲锡臬宪”为题,出自明代诗人释今无之手。诗中描绘了王仲锡作为臬宪(即地方司法长官)治理下的景象,通过“台莱秀色庇斯民,海国能敷十月春”两句,赞美了他为民众带来的福祉与和煦的环境。接着,“谁记圣门功第一,圣门先已画麒麟”则表达了对王仲锡政绩的肯定,暗喻其功绩堪比圣贤,预示着他的德行与成就将被后世铭记。
整体而言,此诗不仅颂扬了王仲锡的政绩与品德,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理想政治人物的期待与赞美。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公正与和谐的向往。
廖氏居七闽,土俗变齐鲁。
子孙仁且寿,每继先父祖。
作堂名世綵,此意天所予。
近者得矜式,远者快先睹。
今公怀直道,邪正有区处。
还家上此堂,父祖当笑许。
小人慕清风,想像濯烦暑。
孰知少年场,有此毛发古。
何时望世綵,得听公笑语。
老松卧岁寒,亦以蔽风雨。
人或不予知,亦莫予敢侮。
楞伽室中绝皂白,去天何止三百尺。
只今更住最高峰,斋无木鱼粥无钟。
已将虎兕等蝼蚁,更许蛙蚓同蛟龙。
闻道说禅通一线,为尔不识楞伽面。
一生强项我所知,气压霜皮四十围。
世人未辨此真伪,敢向楞伽论是非。
诸公固是旧所适,郑髯从之新有得。
欲将此意向楞伽,但道鹄乌同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