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识上人游金山寺》
《送识上人游金山寺》全文
宋 / 范仲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空半簇楼台,红尘安在哉。

山分江色破,潮带海声来。

烟景诸邻断,天光四望开。

疑师得仙去,白日上蓬莱。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shíshàngrényóujīnshān
sòng / fànzhòngyān

kōngbànlóutáihóngchénānzàizāi

shānfēnjiāngcháodàihǎishēnglái

yānjǐngzhūlínduàntiānguāngwàngkāi

shīxiānbáishàngpénglái

翻译
半空中零星的楼阁,红尘世界在哪里呢?
山峦分开江水的颜色,潮汐带来了海的声音。
周围的景色被烟雾隔断,四处望去天光照亮了视野。
怀疑那位老师已经成仙离去,如同白日升上了蓬莱仙境。
注释
簇楼台:零星分散的楼阁。
红尘:指世俗人间。
山分江色:山峦划分了江水的色彩。
蓬莱:传说中的仙岛。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所作的《送识上人游金山寺》。诗中描绘了金山寺周围的景象,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神秘。"空半簇楼台"写出了寺庙坐落在高处,周围空旷,楼阁错落;"红尘安在哉"表达了对世俗繁华的淡然和对僧人遁世修行的敬仰。"山分江色破,潮带海声来"通过山水和潮水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深远,暗示着佛法如江潮般浩渺,能洗涤人心。

"烟景诸邻断,天光四望开"进一步描绘了金山寺四周的清幽环境,仿佛与世隔绝,只有宁静的天空和开阔的视野。最后两句"疑师得仙去,白日上蓬莱"以神话传说中的仙境蓬莱比喻金山寺,表达了诗人对识上人出尘入圣、超凡入圣的祝愿,也寓含了对佛法无边的赞美。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富有禅意,体现了范仲淹作为文人士大夫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作者介绍
范仲淹

范仲淹
朝代:宋   字:希文   生辰:989-1052年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
猜你喜欢

秋怀八首·其七

秋风入座晚萧萧,谁信无心境自销。

良夜何人敲竹树,深云有梦渡河桥。

已知世乏调鹰手,犹自口吹引凤箫。

但劝相逢须著眼,莫将难易误晨宵。

(0)

早春周赞皇郡丞携二子并吕胡两文学见访

因缘今现宰官身,须忆然灯共记人。

不信三生逢石上,何期千里到溪滨。

陪欢嘉客丰年玉,接武贤郎圣世珍。

情洽岂辞归马晚,云山从此往来频。

(0)

哭开先山鸣禅师

双髻真风在及门,十年铃铎报师恩。

名山我遂失良友,先席谁堪托后昆。

林白鸟哀深院寂,香残云暗几僧存。

洪波自古撼冥壑,入水长人岂易论。

(0)

陆义山舍人入山

深山一自埋清影,谁向鸾溪寺里行。

无著岭头空有约,天亲湖上旧知名。

木樨可遂闻香意,莲社应无生客情。

且就松阴磅礴坐,他年须忆鹤归声。

(0)

送澹西堂下广州并示阿首座

剩水残山又到春,龙钟双袖不知贫。

久膺道法惭无状,岂外形骸欲认真。

杨柳含烟初送暖,山花照日见行尘。

相逢但道予犹健,潦倒林泉信此身。

(0)

寒夜偶成

老病况兼春夜寒,山堂寂寂佛灯残。

非无厚絮嫌衣重,却有多人任意难。

心憩久安身世幻,愿深不作有无观。

摇摇壁上交珠网,法界原来在此间。

(0)
诗词分类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诗人
曹希蕴 庞德公 刘崧 贾昌朝 黄福 陈文龙 王清惠 聂胜琼 木青 梅之焕 张昪 蔡薿 黎培敬 吴迈远 刘铉 毕士安 季芝昌 陈康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