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出伏后风雨顿凉有感三首·其三》
《出伏后风雨顿凉有感三首·其三》全文
宋 / 张耒   形式: 五言律诗

残暑扇中尽,新凉枕上归。

微云起平远,空碧上朝曦。

稍感夏衣薄,渐伤高叶稀。

来鸿飞集喜,卒岁稻粱肥。

(0)
注释
残暑:残留的暑热。
扇中尽:在扇子的挥动下消失殆尽。
新凉:初秋的凉意。
枕上归:在枕头上感受到。
微云:轻盈的云朵。
平远:远处平坦的景象。
空碧:清澈的蓝天。
朝曦:早晨的阳光。
稍感:略微感觉到。
夏衣薄:夏季衣物变得单薄。
高叶稀:高处的树叶稀疏。
来鸿:南飞的大雁。
飞集:聚集。
喜:喜悦。
卒岁:年终。
稻粱肥:稻谷丰收。
翻译
酷暑已在扇风中消散,带来初秋的清凉在枕边降临。
淡淡的云彩在远方升起,清晨的天空一片碧蓝。
渐渐感到夏衣已嫌薄,高高的树叶也变得稀疏。
南飞的大雁带来欣喜,年终稻谷丰登,生活富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夏末秋初的景象,气氛清新,意境宜人。"残暑扇中尽,新凉枕上归"表达了炎热渐退、夜晚开始感到凉爽的季节变化,人们不再需要用扇子扇风,而是享受着床头的清凉。"微云起平远,空碧上朝曦"写出了早晨微薄的云层和清澈的蓝天,以及初升的阳光。

"稍感夏衣薄,渐伤高叶稀"则透露了诗人对季节转换的敏感体验,开始感到夏装单薄,而高处的树叶也逐渐变得稀疏。最后两句"来鸿飞集喜,卒岁稻粱肥"描绘了一幅秋收图景,鸿雁归来预示着季节的更迭,同时稻谷丰饶标志着一年一度的农事喜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新凉天气的喜悦,以及对丰收的期待和庆幸。语言流畅,意境清新,充分体现了宋代词风的婉约与淡雅特点。

作者介绍
张耒

张耒
朝代:宋   字:文潜   号:柯山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生辰:1054—1114年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
猜你喜欢

送光侍者充街坊

养子不著顺摩捋,喝要耳聋棒要杀。

摩捋得成用不行,棒杀教伊应手活。

东山妙得养子方,所以用时俱爪抹。

我是谢郎先早归,打就铁船相触拨。

(0)

送茶头并化士·其八

披秀三句二偈,与宠为茶佛事。

法味法乐法财,资神资生资惠。

使于施受之间,而无虚得虚弃。

我亦未證其中,乃就其中出气。

截却娇梵舌根,捩转衲僧巴鼻。

来者满与一瓯,看伊东倒西醉。

既醉各各起来,门外晓山横翠。

(0)

送化主·其五

昔人遣化曾垂示,三步五步一蹙鼻。

从缘入得即不无,七佛之仪殊未备。

今日吉山分化人,岂在途中方瞥地。

千差一印靡有遗,万善同归宁自利。

不自利,非利他,家家门启通霄路,处处莲开火里花。

(0)

送觉允之东禅

了了了,觉觉觉,万里岷峨何处著。

全身梦入蛊毒乡,滴水石沾随饮啄。

觉觉觉,了了了,金鸡一拍扶桑晓。

眼开还是觉城东,急打翻身个筋斗。

(0)

和曾运使·其三

我梦玉山架茅竹,清溪溅溅路回回。

丘山便是庞公宅,老倒扶筇日日来。

(0)

和支提秀和尚

尊宿老河东,丛林之眼目。

灵明剑倚天,秀润山含玉。

忆昨台雁行,再拜初接足。

森严听法徒,天冠千眷属。

不以空也愚,斯事力见笃。

别来化城钟,屡度新丰曲。

一字妙无传,四方牢记录。

安得从之游,寒泉荐秋菊。

(0)
诗词分类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诗人
李吉甫 金地藏 文秀 魏良臣 柳开 李充 章良能 李亨 陈璚 曹振镛 刘珍 孙楚 段玉裁 周葵 任翻 董恂 刘晏 程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