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落斜枝雪未乾,且垂薄暮护微寒。
大都荣悴人情别,我为残英特倚栏。
零落斜枝雪未乾,且垂薄暮护微寒。
大都荣悴人情别,我为残英特倚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铚的《同赋梅花十二题》(其十二)中的一首,标题为“欲谢”。王铚以清新隽永的笔触描绘了初春梅花即将凋零的情景,并融入了自己对人情冷暖的感慨。
首句“零落斜枝雪未乾”,通过对梅花零落、残雪未干的细腻刻画,展现出一幅凄美的画面。这里的“零落”二字生动地形容了梅花随风飘落的姿态,而“雪未乾”则暗示着春意渐浓,但仍有冬日的余寒。
接下来的“且垂薄暮护微寒”,诗人捕捉到了傍晚时分,梅花似乎在努力地维持其最后的温暖与生机。这里,“且垂”的动作给人一种怜悯之情,而“薄暮”则营造出一片淡淡的忧愁。
第三句“大都荣悴人情别”,诗人通过对梅花凋零与城市中人们繁华背后的冷漠情感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世事无常和人情冷暖的深刻感悟。“大都”指的是繁华都市,而“荣悴人情别”则是对人际关系变化无常的一种写照。
末句“我为残英特倚栏”,诗人以一种独自倾心于梅花凋零的情怀,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事物即将逝去的不舍。这里,“我为”显得格外真挚,而“特倚栏”则是对这种情感的一种强烈表达。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致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梅花凋零这一自然现象的独到见解,以及他对于人生易逝、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
芙蕖出水高作盘,夜来著雨声珊珊。
客愁万种滴未尽,离梦五更敲欲残。
翠衾生寒花气湿,庭阶无人虫唧唧。
起看绿柄仍扶疏,何处湘灵鼓瑶瑟。
君不见芭蕉叶梧桐枝,离人一听思千里,亦有潸然堕泪时。
阑前不复植此种,恐经百感凋华姿。
今宵忽听荷盘雨,依旧閒愁千万缕。
乃知古来壮士多悲心,不用当筵怨歌舞。
薄命婴祸罹,良人忽摧夭。
哀哉襁中儿,呱呱泣昏晓。
殉死非所难,奈此孤而藐。
宗祊与族姓,所系良不小。
忍死少须臾,辛勤抚而保。
盛年谢膏泽,潜身处深窈。
近市愧轲亲,延宾慕陶媪。
儿成奉祠祀,春秋荐蘋藻。
身为朱氏妇,庶几以终老。
荣名靡所图,节义乃常道。
长风吹浪锦帆遥,又向江湖荅圣朝。
斩马剑存心独苦,活人丹熟手亲烧。
春回赤管讴歌动,霜压黄茅瘴疠消。
罔两绝愁逢霹雳,搀抢端合避招摇。
香先黍稷崇周训,信炳丹青肃汉条。
簿领岂烦诸葛校,辛甘须藉易牙调。
十年仰斗诚偏积,一片离魂黯欲消。
杯泛蒲萄期尽醉,帐依杨柳未全雕。
诗成好为知音寄,义重无劳旧隐招。
鼎轴只今公论在,故应疏拙伴渔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