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化主·其五》
《送化主·其五》全文
宋 / 释慧空   形式: 古风

昔人遣化曾垂示,三步五步一蹙鼻。

从缘入得即不无,七佛之仪殊未备。

今日吉山分化人,岂在途中方瞥地。

千差一印靡有遗,万善同归宁自利。

不自利,非利他,家家门启通霄路,处处莲开火里花。

(0)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禅宗高僧释慧空所作,名为《送化主(其五)》。诗中充满了深刻的禅理和对修行者的指引。

首句“昔人遣化曾垂示”,引出前人的教诲与启示,暗示了诗中的内容是对过往智慧的传承与反思。接着,“三步五步一蹙鼻”描绘了修行之路的艰难与挑战,步步为营,每一步都需谨慎,如同紧闭的鼻孔,需要深呼吸以应对前行的艰辛。

“从缘入得即不无,七佛之仪殊未备”则进一步阐述了修行的过程。通过顺应因缘法则,虽能有所得,但仍未达到最高境界,暗示了修行之路的无限性和追求的持续性。

“今日吉山分化人,岂在途中方瞥地”表达了对当下与未来的看法,强调了修行不应局限于一时一地,而应是贯穿始终的持续过程。吉山分化人,意味着在修行的道路上,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道路,不必拘泥于形式。

“千差一印靡有遗,万善同归宁自利”则揭示了修行的普遍性和内在价值。无论修行者采取何种方式,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自我完善和利益,同时也惠及他人,体现了佛法的慈悲与包容。

最后,“不自利,非利他,家家门启通霄路,处处莲开火里花”总结了修行的真谛。真正的修行不是为了个人的私利,而是为了普度众生,如同家家户户开启通往光明的道路,即使在最炽热的火焰之中也能绽放出莲花,象征着在逆境中也能保持内心的纯净与美好。

整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佛教修行的精髓,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法,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作者介绍

释慧空
朝代:宋

释慧空(一○九六~一一五八),号东山,俗姓陈,福州(今属福建)人。年十四出家,初学于圆悟、六祖,后至疏山,为南岳下十四世,泐潭清禅师法嗣。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三),住福州雪峰禅院,次年退归东庵。二十八年卒,年六十三(《五灯会元》卷一八、《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有《东山慧空禅师语录》、《雪峰空和尚外集》传世。 释慧空诗,以续藏经本《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及日本旧刻《雪峰空和尚外集》(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编为二卷。
猜你喜欢

戏咏昌化县土风二首·其二

富有大山无广川,积多冢树少炊烟。

绝奇车盘岭上石,稍阔马走平东田。

竹筐晒谷争晴日,瓦瓮淹齑及冻天。

未信苏湖万顷室,数家荞穄树头悬。

(0)

丞相大观文马公先生挽词三首·其二

病笃辞台席,明年遂失襄。

少容公展布,岂遽国危亡。

此老为微子,吾君类偃王。

欺孤木绵鬼,寸斩亦何伤。

(0)

用夹谷子括吴山晚眺韵十首·其十

眼底胸中稍放宽,超然何肯惑荣观。

馀年早已知天命,古道谁堪共岁寒。

驿使寄梅心独远,禅师分芋口无残。

十诗说尽登临意,我但徐行步步安。

(0)

四月二十二日别江州谢送者

出城烦送客,童稚亦相随。

貌比初来老,行因共语迟。

桥边分手后,马上转头时。

欲识阳关曲,唯须诵此诗。

(0)

叹笑

意外无忧恼,予心岂厌贫。

索钱纷债主,赊药愧医人。

坐丧高标尽,时惊俗态新。

残书亦懒读,满架付埃尘。

(0)

东晋

刘琨劝进岂无闻,王猛临终亦有云。

秽史汝能诬正统,老伧谁实莅馀分。

山阴禊事流觞帖,彭泽归来植杖文。

二物万年终不泯,可能草木张吾军。

(0)
诗词分类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诗人
方回 丘逢甲 周紫芝 杨士奇 李梦阳 张耒 陈造 王十朋 王夫之 苏辙 杨慎 王安石 张萱 徐熥 陈恭尹 沈周 成鹫 徐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