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无忧恼,予心岂厌贫。
索钱纷债主,赊药愧医人。
坐丧高标尽,时惊俗态新。
残书亦懒读,满架付埃尘。
意外无忧恼,予心岂厌贫。
索钱纷债主,赊药愧医人。
坐丧高标尽,时惊俗态新。
残书亦懒读,满架付埃尘。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在困顿中所表现出的超然物外的态度。开篇"意外无忧恼,予心岂厌贫"表明诗人对于突如其来的变故和个人贫穷并没有过多的烦恼,他的心态平和,不以物喜。不为外界所动。
接着"索钱纷债主,赊药愧医人"则是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困境进行描绘。诗人不得不向债主讨钱,又要向医生借药,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窘迫处境。但即便如此,他仍旧保持着一种内心的平静和尊严,不至于陷入愧疚之中。
"坐丧高标尽,时惊俗态新"则是诗人对周围世界的一种观察。他坐在失去光彩的高大建筑旁,发现世态万象常在变化,有时候会因为这些变化而感到惊讶。这里的"丧"字用得甚妙,既有物质上的损坏,也暗含了精神层面的失落。
最后两句"残书亦懒读,满架付埃尘"则显示诗人对于知识和文化的态度。他虽然身处困境,但已对那些散落的、不完整的书籍也感到阅读乏味。这些书籍原本承载着文化传承,现在却被遗忘在满是灰尘的书架上。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境遇和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俗世、自得其乐的人生态度。这不仅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个人命运和社会变迁的一种豁达看待。
壮年读书富文藻,海内才名似君少。
嗟跎老大尚青袍,未解谋生独闻道。
负郭曾无二顷田,荒扉日掩生秋草。
幸逢圣世急徵贤,忍甘蹭蹬终怀宝。
长河流澌岁华晚,高风落木寒原晓。
旅行千里勿复忧,都门岂乏同心好。
君不见马周五十遇常何,一朝颖脱风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