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敝絮僵如铁,车轮乍转车声咽。
历过千山万山云,时飘三点五点雪。
皮肤猬缩毛发张,蹇驴蹄滑愁道长。
暮烟一点青句曲,鞭梢遥指此中宿。
天寒敝絮僵如铁,车轮乍转车声咽。
历过千山万山云,时飘三点五点雪。
皮肤猬缩毛发张,蹇驴蹄滑愁道长。
暮烟一点青句曲,鞭梢遥指此中宿。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句曲道上的艰苦寒冷之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中的艰难与孤独。
首句“天寒敝絮僵如铁”,以“天寒”开篇,直接点明了环境的恶劣,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寒冷刺骨的世界。接着,“敝絮”二字形象地描绘出衣物的破旧不堪,仿佛连衣物都难以抵御严寒,与“僵如铁”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寒冷的程度。
“车轮乍转车声咽”一句,通过车轮转动的声音变化,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寂静与寒冷,仿佛连车轮滚动的声音都变得沉重而低沉,如同被寒冷所抑制。
“历过千山万山云,时飘三点五点雪”两句,不仅描绘了路途的遥远和艰辛,还通过“云”和“雪”的描写,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动态感,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诗人穿越云雾、踏雪而行的情景。
“皮肤猬缩毛发张,蹇驴蹄滑愁道长”则直接描绘了人在寒冷中的生理反应,皮肤紧缩,毛发竖起,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寒冷对人的影响。同时,通过“蹇驴”(行走困难的驴)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道路的崎岖不平,以及行进的艰难。
最后,“暮烟一点青句曲,鞭梢遥指此中宿”两句,描绘了日暮时分的景象,远处的青色山峦在暮烟中若隐若现,诗人用马鞭指向前方,暗示着即将找到住宿的地方。这一场景既充满了希望,也蕴含着旅途的疲惫与孤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细节描绘,展现了诗人行走在寒冷艰苦环境中的真实感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是一幅生动的旅途写照。
欲为龙池游,束装戒蓐食。
鸡鸣天未曙,呼儿重蜡屐。
潆洄溯寒溪,砍荦疲乱石。
迢迢万丈岭,宛转苍龙脊。
山高吐朝气,恍不辨咫尺。
俯听雷雨声,仰逐猿猱迹。
委蛇度花坞,绿净草可席。
喜如出笼槛,身轻飞鸟掷。
不辞双足茧,远探蛟龙窟。
传闻此山巅,旧有沧海色。
迩来三十年,潭湫亦枯荻。
至今应江潮,尚浮鸥鹭集。
至理竟未解,对之空太息。
不如西湖游,挥篙泛瑶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