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宿老河东,丛林之眼目。
灵明剑倚天,秀润山含玉。
忆昨台雁行,再拜初接足。
森严听法徒,天冠千眷属。
不以空也愚,斯事力见笃。
别来化城钟,屡度新丰曲。
一字妙无传,四方牢记录。
安得从之游,寒泉荐秋菊。
尊宿老河东,丛林之眼目。
灵明剑倚天,秀润山含玉。
忆昨台雁行,再拜初接足。
森严听法徒,天冠千眷属。
不以空也愚,斯事力见笃。
别来化城钟,屡度新丰曲。
一字妙无传,四方牢记录。
安得从之游,寒泉荐秋菊。
这首诗由宋代僧人释慧空所作,名为《和支提秀和尚》。诗中描绘了一位尊宿老河东,作为丛林之眼目的形象,其智慧如灵明之剑直插云霄,又如山中含玉,温润而深邃。诗人回忆与这位高僧的初次会面,仿佛在雁行中再拜,感受到其威严与法力。森严的听法场景,如同天冠般千眷属围绕,显示出高僧的影响力与教化之力。
诗中提到“不以空也愚”,表达了对高僧智慧与修为的高度赞扬,即使面对空寂,也不失为愚者。接着,诗人描述了高僧的法力与影响,如同化城钟声,回荡在新丰之地,四方皆有记录。最后,诗人表达了渴望跟随高僧修行的愿望,希望能在寒泉旁品尝秋菊,以此象征着对高僧智慧与修行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与场景描绘,展现了对高僧智慧、修为及影响力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高僧的敬仰与追随之心。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