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南北限,风月古今情。
举酒杯还覆,逢人盖暂倾。
目穷飞鸟落,心逐断云横。
小市支残屋,严祠列画楹。
晚烟渔艇远,夏潦荻洲平。
试问濡须路,归欤过几城。
江山南北限,风月古今情。
举酒杯还覆,逢人盖暂倾。
目穷飞鸟落,心逐断云横。
小市支残屋,严祠列画楹。
晚烟渔艇远,夏潦荻洲平。
试问濡须路,归欤过几城。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王之道所作,名为《过富池题澄江阁二首(其二)》。全诗描绘了一种闲适自得、超然物外的情怀。
"江山南北限,风月古今情"两句开篇,设置了一个时间与空间交织的画面。江山作为自然界的固定景观,与流动的时间相对比,形成了永恒与变迁并存的意境。"举酒杯还覆,逢人盖暂倾"则是诗人在此环境中的行为,表达了一种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目穷飞鸟落,心逐断云横"两句,通过对视觉和心灵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远。眼中看到的飞鸟归巢,心中追随的是那无边际的白云,这些都是诗人超脱尘世、寄情自然的情感流露。
"小市支残屋,严祠列画楹"写出了一个古朴幽静的小镇生活图景。"晚烟渔艇远,夏潭荻洲平"则是对不同季节中水乡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细腻感受。
最后两句"试问濡须路,归欤过几城",是诗人自问自答,对自己游历途中的思考。这里的“濡须”指的是古代用来记录日子的工具,而“归欤过几城”则表达了诗人对流浪生活中日夜流逝和行程长度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人生态度。
平明坐衙不暖席,归来闭阁闲终日。
卧闻客至倒屣迎,两眼蒙笼馀睡色。
城东泗水步可到,路转河洪翻雪白。
安得青丝络骏马,蹙踏飞波柳阴下。
奋身三丈两蹄间,振鬣长鸣声自乾。
少年狂兴久已谢,但忆嘉陵绕剑关。
剑关大道车方轨,君自不去归何难。
山中故人应大笑,筑室种柳何时还。
古观正依林麓断,居民来就水泉甘。
乱溪赴渭争趋北,飞鸟迎山不复南。
羽客衣冠朝上象,野人香火祝春蚕。
汝师岂解言符命,山鬼何知托老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