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自清平镇游楼观、五郡、大秦、延生、仙游、往返四日,得十一诗,寄子由同作·其二五郡》
《自清平镇游楼观、五郡、大秦、延生、仙游、往返四日,得十一诗,寄子由同作·其二五郡》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古观正依林麓断,居民来就水泉甘。

乱溪赴渭争趋北,飞鸟迎山不复南。

羽客衣冠朝上象,野人香火祝春蚕。

汝师岂解言符命,山鬼何知托老聃。

(0)
注释
古观:古老的道观。
依林麓:依傍在树林和山坡。
居民:村民。
水泉甘:清澈的泉水。
乱溪:纷乱的溪流。
赴渭:流向渭河。
争趋北:争相向北流去。
飞鸟:飞翔的鸟儿。
羽客:道士。
衣冠:服饰。
朝上象:如同朝拜上天的仪式。
野人:乡野之人。
香火:祭祀时的烟火。
祝春蚕:祈求春蚕丰收。
汝师:你的老师。
岂解:怎能理解。
言符命:预言天命。
山鬼:山中的精灵。
托老聃:托梦于老子。
翻译
古老的道观坐落在树林和山坡间,居民们前来取用甘甜的泉水。
溪流纷乱地向北流入渭河,飞鸟迎着山势不再往南飞翔。
道士们身着华服,如同朝见上天的景象,乡野之人祭祀祈求春蚕丰收。
你的老师怎会懂得预言天命,山中的精灵又怎会知晓托梦于老子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田园图景。开篇“古观正依林麓断”,设定了一个古老的观瞰点,它紧邻林麓,似乎与自然融为一体。接着,“居民来就水泉甘”显示了这里的水源清甜,吸引着居民前来汲取,生活气息平和。

然而,随后“乱溪赴渭争趋北”,溪水奔腾向北流去,与之前的宁静形成对比,展现出大自然的另一面——动荡与力量。“飞鸟迎山不复南”则描写了秋天到来时,鸟儿纷纷归巢,不再南飞的情景,这里有着季节更替的寓意。

诗人通过“羽客衣冠朝上象”,形容远行的宾客穿戴整齐地向朝廷汇报,或许是对官吏生活的一种描绘。而“野人香火祝春蚕”则展示了田园生活中人们祈求好收成的愿望。

最后两句,“汝师岂解言符命,山鬼何知托老聃”,诗人似乎在质疑一些外界的教诲或命令是否为大众所理解,同时也反映出对某些神秘力量的无奈和敬畏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生活场景与哲思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豁达的思考。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三叠·其一

禁酤限十日,亡何能几何。

流光徒荏苒,老眼自挼莎。

江浙归心切,山林醒眼多。

富家忧劝率,役后欲重科。

(0)

七夕·其一

河鼓天孙各老成,无愁可解任秋声。

痴儿笑月羞眉曲,稚女穿针斗眼明。

夜半且分瓜果供,天中岂识别离情。

未能免俗消光景,醉卧西风梦亦清。

(0)

题燕肃画卷

溪路迢迢绕碧峰,白云迷却旧行踪。

买舟归去山中住,终日茆亭坐听松。

(0)

寄周吉卿·其一

采菊篱根蕊尚青,开门稚子喜新晴。

笑翁错料人间事,风雨如何不满城。

(0)

秣陵·其一

凿山疏水出长江,王气如何可厌禳。

后五百年依旧在,空教晋帝笑秦皇。

(0)

次龙山韵·其二

窗间莫问唤祁嘉,望断宗周黍稷华。

斗帐高眠聊避客,深衣暂到漫为家。

我怀荒草同元亮,君悼空弦谢伯牙。

老矣悲欢总无奈,仙书频读览荒遐。

(0)
诗词分类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诗人
王仲舒 黎逢 陈淬 郑道传 辛替否 薛克构 李赞华 陈省华 曹粹中 陈瑄 许尧佐 林披 徐琦 查文徽 毛泽东 鲁迅 杜秋娘 周恩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