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寺在岩中,行唯一径通。
客吟孤峤月,蝉噪数枝风。
秋色生苔砌,泉声入梵宫。
吾师修道处,不与世间同。
幽寺在岩中,行唯一径通。
客吟孤峤月,蝉噪数枝风。
秋色生苔砌,泉声入梵宫。
吾师修道处,不与世间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寺庙风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与世俗隔绝、追求心灵寄托的愿望。
“幽寺在岩中,行唯一径通”两句设定了整首诗的意境,一个隐秘的寺庙深藏于岩石之中,只有一条小路可以到达,这既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环境,也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心态。
“客吟孤峤月,蝉噪数枝风”写的是旅人在夜晚的山寺里吟咏月亮,而蟋蟀则在几根树枝上发出了声音。这里通过月亮和蟋蟀的声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孤寂的情调。
“秋色生苔砌,泉声入梵宫”两句则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其中“秋色生苔砌”意味着岩石上的苔藓在秋季显得更加鲜明,而“泉声入梵宫”则是说清澈的泉水声音传进了寺庙,增添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最后,“吾师修道处,不与世间同”表达了诗人对其师父在此地修行的赞美之情,以及这种精神追求与世俗生活的不同。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心灵寄托和精神超脱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越尘世、追求精神净化的心境。
久交应真侣,最叹青龙僧。
弃官向二年,削发归一乘。
了然莹心身,洁念乐空寂。
名香泛窗户,幽磬清晓夕。
往年仗一剑,由是佐二庭。
于焉久从戎,兼复解论兵。
世人犹未知,天子愿相见。
朝从青莲宇,暮入白虎殿。
宫女擎锡杖,御筵出香炉。
说法开藏经,论边穷阵图。
忘机厌尘喧,浪迹向江海。
思师石可访,惠远峰犹在。
今旦飞锡去,何时持钵还。
湖烟冷吴门,淮月衔楚山。
一身如浮云,万里过江水。
相思眇天末,南望无穷已。
羽客笙歌此地违,离筵数处白云飞。
蓬莱阙下长相忆,桐柏山头去不归。
清香无以敌寒梅,可爱他乡独看来。
为忆故溪千万树,几年辜负雪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