枉蒙龙卧篇,如睹藤萝境。
十年招隐士,欲到此山顶。
坐石诵离骚,掬水弄清影。
无人同荷锄,长愧林下景。
昨者逢李侯,一笑便欢领。
为言有明月,公事且暂屏。
骑驴学贾岛,扪虱唤王猛。
双镳云外来,斜帽不须整。
夜投招提宿,听雨寒更永。
论文到昌黎,说诗笑匡鼎。
闷人数日风,何时发深省。
枉蒙龙卧篇,如睹藤萝境。
十年招隐士,欲到此山顶。
坐石诵离骚,掬水弄清影。
无人同荷锄,长愧林下景。
昨者逢李侯,一笑便欢领。
为言有明月,公事且暂屏。
骑驴学贾岛,扪虱唤王猛。
双镳云外来,斜帽不须整。
夜投招提宿,听雨寒更永。
论文到昌黎,说诗笑匡鼎。
闷人数日风,何时发深省。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亦之的作品,题为《和李监仓欲游龙卧山以海风大作不果往》。诗中描绘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与友人李侯的交往。首句“枉蒙龙卧篇”表达了对友人邀请的感激,接着通过“藤萝境”暗示了山中的自然环境。诗人期待与隐士共游山顶,享受“坐石诵离骚,掬水弄清影”的宁静时光。
然而,现实是“无人同荷锄”,诗人感到遗憾,未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共享农耕之乐。在与李侯相遇后,他们相谈甚欢,李侯提到有明月之夜可以暂时放下公事,这给诗人带来一丝慰藉。他们甚至模仿古人,如贾岛骑驴吟诗,王猛扪虱论道,形象生动。
尽管未能成行,诗人仍期待着未来的相聚,夜晚投宿招提寺,听着雨声,思绪万千。与李侯论文论诗的场景,让诗人感到愉快,但又因“闷人数日风”而深感思考的必要。整首诗情感丰富,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友情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故籯无黄金,子弟政欲佳。
芬芳闻数里,譬若兰当阶。
念昔登高门,始见玉在怀。
顾余齿发尽,叹子头角乖。
妙龄探学海,浩博无津涯。
翁季遥相望,灯雪分一斋。
翳翳山阳木,春风几时回。
袅袅北堂萱,日暮意悠哉。
游方非远道,心动数归来。
不须酒盏吸云红,刺叶潜令与柄通。
碧色轮囷弯到底,黄流潋滟注当中。
醉来欲捉波心月,醒后因吹水面风。
却笑求仙求不得,金茎半折露盘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