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人夜归,一犬穿篱吠。
狺狺声四起,似各应其类。
月寒人影空,帖耳循墙去。
家家防穿窬,披衣不得睡。
何处人夜归,一犬穿篱吠。
狺狺声四起,似各应其类。
月寒人影空,帖耳循墙去。
家家防穿窬,披衣不得睡。
这首宋末元初诗人陆文圭的《杂诗五首(其三)》描绘了一幅宁静却又略带紧张的乡村夜晚景象。首句“何处人夜归”,以疑问引出画面,暗示有人深夜回家,引发读者的好奇。接着,“一犬穿篱吠”点明了主人公的出现,狗的吠声打破了寂静,显得尤为突出。
“狺狺声四起,似各应其类”进一步描绘了狗群的反应,它们的吠叫此起彼伏,似乎在呼应着不同的声音或信号,增添了神秘感。月光下的“月寒人影空”,映照出人物孤独而警惕的身影,与狗吠形成对比。
“帖耳循墙去”形象地写出人狗一同行动,小心翼翼地沿着墙壁前行,显示出环境的紧张气氛。最后两句“家家防穿窬,披衣不得睡”,揭示了村民们因担心盗窃(穿窬)而无法安眠的情景,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不安定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乡村夜晚的寂静与警觉,寓含了对生活的观察和对世态的忧虑。
村园夏雨歇,众绿阴已成。
高斋掩昼寂,新蝉今始鸣。
嘈嘈断更续,嘒嘒远还轻。
响悲逐凉吹,欢谢引离情。
属耳念已集,感物襟易盈。
烦聒方自此,稍待秋林清。
幽人宅一区,卜筑在阳羡。
铜官矗苍翠,白云递隐见。
溪水抱村流,触石成洄漩。鹤巢古松枝,鱼?残花片。
清景乐高闲,雅情任狂狷。
山林足肥遁,轩车忘慕恋。
心静养长年,世荣倏惊电。
寄言谢逋客,重修《逸民传》。
我行咸阳野,但见多坟茔。
大者王与侯,小者犹公卿。
隧前无碑碣,莫得知姓名。
想当在世日,贵富臻显荣。
赏罚自其口,语出神鬼惊。
焉知百岁后,泯然无所称。
累累一抔土,仅与蚁垤并。
圣否共堙没,后人为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