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咸阳野,但见多坟茔。
大者王与侯,小者犹公卿。
隧前无碑碣,莫得知姓名。
想当在世日,贵富臻显荣。
赏罚自其口,语出神鬼惊。
焉知百岁后,泯然无所称。
累累一抔土,仅与蚁垤并。
圣否共堙没,后人为伤情。
我行咸阳野,但见多坟茔。
大者王与侯,小者犹公卿。
隧前无碑碣,莫得知姓名。
想当在世日,贵富臻显荣。
赏罚自其口,语出神鬼惊。
焉知百岁后,泯然无所称。
累累一抔土,仅与蚁垤并。
圣否共堙没,后人为伤情。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王祎的《长安杂诗十首(其二)》描绘了作者在咸阳郊外所见的景象。诗中通过陵墓的众多和规模大小,暗示了昔日王侯将相的显赫地位。然而,如今坟前没有碑碣,连姓名都难以辨识,反映出人生的无常和富贵的虚幻。诗中对比生前的权势显赫与死后的一抷黄土,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功名终将湮没的深刻感慨。最后,诗人以“圣否共堙没”表达出无论圣贤还是凡人,最终都将被遗忘,引人深思。整首诗寓言性强,富有哲理,体现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敏锐洞察。
初视遥空一线冷,徐觉有声兼有影。
略转数盘影复藏,但闻石怒波狂骋。
豁然如月透眉生,丝丝脉络尽分明。
苔滑松欹不敢往,踌躇掬影空尔情。
静想源流失起落,万丈悬崖永自托。
幽响能驱白昼寒,夜深驻听何其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