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首还乡铁铸关,云泥不复计飞蟠。
原田高下雨三日,庵屋中分云半间。
麻麦芃芃回秀色,茅柴薄薄暂酡颜。
若非铃閤诗筒至,身在华胥的未还。
白首还乡铁铸关,云泥不复计飞蟠。
原田高下雨三日,庵屋中分云半间。
麻麦芃芃回秀色,茅柴薄薄暂酡颜。
若非铃閤诗筒至,身在华胥的未还。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归乡者的心境与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怀旧和平静的生活态度。首句“白首还乡铁铸关”,设定了一个时间跨度,从青年到白发,历经沧桑,回到家乡,那个曾经熟悉而现在已然改变的地方——铁铸关。
接下来的“云泥不复计飞蟠”则是对过往岁月的回望与感慨。诗人心中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记忆已经模糊,无法再去细数,那些曾经的欢乐和激情,如同天上的云朵和神话中的飞蟠,不可复返。
“原田高下雨三日”、“庵屋中分云半间”,则是对归乡后自然景观的描写。连绵的细雨洗净了大地,也许是在为诗人的心灵带来一份清凉和平静。庵屋,是一种简陋的住所,分隔着天空和大地,云朵在这里显得格外亲切,这是对自然界的一种融入和享受。
“麻麦芃芃回秀色”、“茅柴薄薄暂酡颜”,继续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春天的麦子呈现出青翠欲滴的美丽,茅草与柴火则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些景象都在诉说着一种简单而又充实的生活。
最后,“若非铃閤诗筒至”、“身在华胥的未还”,表达了诗人对于艺术创作的渴望和对精神家园的向往。这里的“铃閤诗筒”,是指古代文人的书箱,象征着文学创作。而“华胥”,则是一种美好的境界,这里用来形容诗人内心所追求的理想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归乡生活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平静、自然和文学创作的向往,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思考。
江上旌旂满,金焦正鼓鼙。
天涯风送雁,岁尽雪沾泥。
倚杖看烽火,寻山卜故溪。
闽云春欲断,越鸟夜难栖。
义士尊铜马,波臣按水犀。
羽书三豕外,行殿五羊西。
蛮徼犹知汉,田横岂下齐。
楼船沧海客,诗句妙高题。
沉锁寒芜积,吹笳木叶低。
孤城几愁绝,烟草碧萋萋。
首春寒未尽,雨雪恒相继。
舟行入贲湖,流澌随枻至。
万汇欣怀新,庶草尚含悴。
策杖登幽阡,凌阴生朔吹。
敲火颓垣中,枯桑发阳燧。
伏鱼窥霰动,玄獭履冰伺。
积素成英华,皎然集衣袂。
亭皋一长望,平沦沦水裔。
岂不惮冱寒,松楸百感萃。
凄其念先烈,展仄不能寐。
空惭誓墓文,独陨防崩泪。
逝将寻岩筑,长隐终先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