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松楸里,君臣几杜鹃。
卧龙成白首,跃马已黄泉。
风雨悲寒食,干戈失墓田。
先人薇蕨在,采采暮云边。
故国松楸里,君臣几杜鹃。
卧龙成白首,跃马已黄泉。
风雨悲寒食,干戈失墓田。
先人薇蕨在,采采暮云边。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的《舂山草堂感怀》第五首。诗中以“故国松楸里”开篇,将读者引入一个充满哀愁与怀念的场景之中。松楸,常用来象征逝去的亲人或国家的衰败,此处暗含对故国的深深怀念。
“君臣几杜鹃”,杜鹃鸟的啼鸣常被古人用来比喻哀伤和离别,这里借以表达对君臣关系的感慨,以及对过往岁月的追忆。
“卧龙成白首,跃马已黄泉。”“卧龙”指诸葛亮,此处用以象征英雄人物的迟暮与无奈;“跃马”则可能暗指战场上的英勇,但“已黄泉”表明这些英雄最终都未能逃脱命运的束缚,走向了生命的尽头。
“风雨悲寒食,干戈失墓田。”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一天人们会祭扫先人墓地,而“风雨”、“干戈”则营造出一种凄凉、动荡的氛围,暗示着战争与自然的无情,以及对逝者的哀悼。
“先人薇蕨在,采采暮云边。”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先人的思念之情,薇蕨在这里象征着先人的遗物或记忆,而“采采暮云边”则描绘了一幅苍茫、遥远的画面,寓意着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和对往昔生活的追忆。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个人命运以及对逝去亲人的哀思的深刻感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东君好事惜年华,偏爱荒园野老家。
一任西风管摇落,小春自管数枝花。
万物有常性,性无不贵生。
风翔与骏奔,一一远害情。
鴥彼沙上鸥,皎皎霜雪明。
月宿沧洲静,日浴沧浪清。
何以狎溪人,溪人淡无营。
循循自饮啄,往往相逢迎。
徘徊两无猜,何慕亦何惊。
客有怀依依,云水言将归。
逐尔群鸥乐,群鸥尔勿飞。
此心未忘者,天机非杀机。
柏人去弗宿,万安退而止。
见几惩贯高,噬脐嬖妃子。
畏避虽同途,兴亡乃异轨。
江边招提小,楼阁半倾圮。
回薄二里馀,六龙驻于此。
愁横云盖山,闷系罗带水。
历历斜谷路,去天尺有咫。
昨夜雨中铃,哀音犹在耳。
画像赭衣袂,挟一弓两矢。
侑以圣云孙,祖武略相似。
剑外尘再蒙,黄明著年纪。
今我吊陈迹,行迈亦靡靡。
吹动波间皱,正值秋风起。
安得如渔翁,垂钓江之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