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固高深,不掩珠玉光。
道人觉物者,明明岂自藏。
奈何一世中,暝醉不我臧。
收敛万古志,风雨一茅堂。
问之默不语,诗成兰蕙香。
山中多卉木,有待而芬芳。
自怜年少时,彻今昼公行。
虚空流水远,天外有鸾凰。
白发此种种,红尘谁茫茫。
嵩少今卜筑,因之归兴长。
山川固高深,不掩珠玉光。
道人觉物者,明明岂自藏。
奈何一世中,暝醉不我臧。
收敛万古志,风雨一茅堂。
问之默不语,诗成兰蕙香。
山中多卉木,有待而芬芳。
自怜年少时,彻今昼公行。
虚空流水远,天外有鸾凰。
白发此种种,红尘谁茫茫。
嵩少今卜筑,因之归兴长。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的《题琦公赞光堂》。诗中,诗人以山川的高深比喻琦公的才德,赞美其内在的光芒如同明珠美玉般不被遮掩。他称赞琦公是一位洞悉万物的智者,其智慧光明却不自我炫耀。然而,在世俗的昏暗中,琦公的才华并未得到应有的赏识。他的志向深藏于茅堂之中,面对询问,他沉默不语,只有诗篇流露出如兰似蕙的芬芳。
诗人感叹山中的花草树木都有待时机展现芬芳,而自己年轻时未能充分欣赏琦公的才华,如今只能在白天忙碌。他遥想远方的山水和天外的凤凰,寓意着超越尘世的理想与追求。最后,诗人感慨时光流逝,自己已至白发之年,而尘世纷扰,无人能真正理解琦公的高尚情操。他表达了对在嵩山、少室之间筑屋隐居的向往,这使他对归隐的兴致更加强烈。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和人生哲理的交织,表达了对琦公的敬仰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语言质朴,意境深远。
成名不遂双旌远,主印还为一郡雄。
赤叶黄花随野岸,青山白水映江枫。
巴人夜语孤舟里,越鸟春啼万壑中。
闻说古书多未校,肯令才子久西东。
秦人江上见,握手便沾衣。
近日相知少,往年亲故稀。
远游何处去,旧业几时归。
更向巴陵宿,堪闻雁北飞。
晓发碧水阳,暝宿金山寺。
松风洒寒雨,淅沥醒馀醉。
夜中香积饭,蔬粒俱精异。
境寂灭尘愁,神高得诗思。
皎皎荥阳子,芳春富才义。
涨海豁心源,冰壶见门地。
碧霄有鸠序,未展联行翅。
俱笑一尺绳,三年绊骐骥。
摧藏担簦客,郁抑胸襟事。
名业尔未从,临风嘿舒志。
一身渺云岭,中夜空涕泗。
侧枕对孤灯,衾寒不成寐。
粮薪极桂玉,大道生榛刺。
耻息恶木阴,难书剑歌意。
扬鞭入莽苍,山驿凌烟翠。
越鸟日南飞,芳音愿相次。
清远登高台,晃朗纵览历。
濯泉唤仙风,于此荡灵魄。
冷光邀远目,百里见海色。
送云归蓬壶,望鹤灭秋碧。
波澜收日气,天自回澄寂。
百越落掌中,十洲点空白。
身居飞鸟上,口咏玄元籍。
飘如出尘笼,想望吹箫客。
冥冥人间世,歌笑不足惜。
朅来罗浮巅,披云炼琼液。
谢公云岑兴,可以蹑高迹。
吾将抱瑶琴,绝境纵所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