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登高台,晃朗纵览历。
濯泉唤仙风,于此荡灵魄。
冷光邀远目,百里见海色。
送云归蓬壶,望鹤灭秋碧。
波澜收日气,天自回澄寂。
百越落掌中,十洲点空白。
身居飞鸟上,口咏玄元籍。
飘如出尘笼,想望吹箫客。
冥冥人间世,歌笑不足惜。
朅来罗浮巅,披云炼琼液。
谢公云岑兴,可以蹑高迹。
吾将抱瑶琴,绝境纵所适。
清远登高台,晃朗纵览历。
濯泉唤仙风,于此荡灵魄。
冷光邀远目,百里见海色。
送云归蓬壶,望鹤灭秋碧。
波澜收日气,天自回澄寂。
百越落掌中,十洲点空白。
身居飞鸟上,口咏玄元籍。
飘如出尘笼,想望吹箫客。
冥冥人间世,歌笑不足惜。
朅来罗浮巅,披云炼琼液。
谢公云岑兴,可以蹑高迹。
吾将抱瑶琴,绝境纵所适。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高远登临、心旷神怡的山水画卷。诗人以清新的心境,登上高台,眼前景色开阔,视野辽远,可以纵览历史的长河。濯泉之声如唤醒仙风,让人的灵魂在此荡漾忘返。冷峻的光线引导着远方的目光,即使百里之外,也能看到海的颜色。这一切都令人心旷神怡,仿佛能够送走归巢的云雾,望见高飞的鹤影在秋空中消逝。波澜收敛了日落的余晖,天空自然而然地恢复清净。百越之地如同掌中的珍宝,十洲之景点缀在空白之上。诗人身处飞鸟之上,以口吟咏着玄元之籍,自我飘逸,如同脱离了尘世的牢笼。心中想象着那吹箫的客人,虽身处冥冥的人间,却对世俗的歌笑不足惋惜。
诗中“朅来罗浮巅,披云炼琼液”两句,用意精妙,表达了诗人对高洁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谢公之兴,可见一斑。最后,诗人表示将抱瑶琴,纵情绝境,无论身处何地,都能自在逍遥。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自由精神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黄河倒上天,众水有却来。
人心不及水,一直去不回。
一直亦有巧,不肯至蓬莱。
一直不知疲,唯闻至省台。
忍古不失古,失古志易摧。
失古剑亦折,失古琴亦哀。
夫子失古泪,当时落漼漼。
诗老失古心,至今寒皑皑。
古骨无浊肉,古衣如藓苔。
劝君勉忍古,忍古销尘埃。
高堂见生鹘,飒爽动秋骨。
初惊无拘挛,何得立突兀。
乃知画师妙,功刮造化窟。
写作神骏姿,充君眼中物。
鸟鹊满樛枝,轩然恐其出。
侧脑看青霄,宁为众禽没。
长翮如刀剑,人寰可超越。
乾坤空峥嵘,粉墨且萧瑟。
缅思云沙际,自有烟雾质。
吾今意何伤,顾步独纡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