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役终年苦未齐,衡门端合老幽栖。
独怜高枕供迟暮,闻道中原尚鼓鼙。
残夜寸心消短烛,愁吟双鬓怯新题。
周妻何肉生涯尽,不为清斋醉似泥。
物役终年苦未齐,衡门端合老幽栖。
独怜高枕供迟暮,闻道中原尚鼓鼙。
残夜寸心消短烛,愁吟双鬓怯新题。
周妻何肉生涯尽,不为清斋醉似泥。
这首诗《辛卯除夕》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描绘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沧桑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首联“物役终年苦未齐,衡门端合老幽栖”表达了诗人一年到头劳碌奔波,身心俱疲,最终选择在简陋的衡门中度过余生,隐居避世的心境。这里“物役”指外在的功名利禄,“衡门”则是简陋的门户,象征着诗人对世俗的逃避和内心的宁静追求。
颔联“独怜高枕供迟暮,闻道中原尚鼓鼙”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他独自躺在高枕上,享受着晚年的宁静,却听到中原地区战鼓声声,暗示了国家正处于动荡不安之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忧虑。
颈联“残夜寸心消短烛,愁吟双鬓怯新题”描绘了诗人面对即将逝去的夜晚,内心充满愁绪,烛光微弱,映照出他日渐苍老的双鬓。这里的“新题”可能指的是新的诗篇或对未来的忧虑,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尾联“周妻何肉生涯尽,不为清斋醉似泥”以周朝的典故,比喻自己如同周朝末年的妻妾,生活已经穷困潦倒,但并未因清贫而沉沦,依然保持着内心的纯净与高洁。这句诗既是对自身处境的自嘲,也是对保持高尚情操的坚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动荡时代中寻求心灵平静与坚守道德底线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