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口疏钟动,渔樵稍欲稀。
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
菱蔓弱难定,杨花轻易飞。
东皋春草色,惆怅掩柴扉。
谷口疏钟动,渔樵稍欲稀。
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
菱蔓弱难定,杨花轻易飞。
东皋春草色,惆怅掩柴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间归隐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俗纷扰的超然和向往平淡生活的心境。
首句“谷口疏钟动”中的“疏钟”,指的是稀疏的钟声,这里的“动”字暗示了一种静谧而又生动的氛围,给人以深远的感觉。紧接着,“渔樵稍欲稀”则是描绘山间农夫和樵夫逐渐散去的情景,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一种离群索居的意境。
“悠然远山暮”中,“悠然”表达了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而“远山暮”则是对夕阳西下的山色的一种描绘,给人以深邃和静谧的美感。接下来的“独向白云归”,诗人借助“独向”二字,强化了自己的孤独与超脱,同时“白云”象征着纯洁和自由,是诗人心灵所向往的境界。
中间两句“菱蔓弱难定,杨花轻易飞”通过对植物生长特性的描写,表达了一种自然无常的哲思。菱蔓柔弱不容易固定,杨花则是轻盈而又容易随风飘散,这里传递出一种生命脆弱和变化莫测的信息。
最后两句“东皋春草色,惆怅掩柴扉”,诗人通过对春天东山坡上新绿草色的描绘,再次强化了自然美景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而“惆怅掩柴扉”则表达了一种心绪不宁,但又选择闭门自守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情怀。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山川草木中,不仅展现了其深厚的艺术功力,也折射出了古代文人的隐逸情结和对自然美的独特领悟。
素衣京洛怅成缁,青鬓江吴喜未丝。
烛暗不眠谈旧事,酒阑作恶问行期。
琴书情话须亲戚,风雨残春更别离。
屈指归来重一笑,扫除门巷著旌麾。
把酒临风瑞露倾,琼浆何用谒云英。
捲帘雨脚银丝挂,倚杖江头绿涨生。
岭海一凉苏暑病,山林千籁试秋声。
兹游奇绝忘羁宦,惭愧烟中短棹横。
何处春能早,疏篱限激湍。
竹间烟雪迥,马上晚香寒。
唤渡聊相觅,巡檐得细看。
极知微雨意,未许日烘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