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桑耳役,画去挈远。息意三年,风尊翠巘。
俎豆不乐,形生自晏。贤知明扬,世心何浅。
庚桑耳役,画去挈远。息意三年,风尊翠巘。
俎豆不乐,形生自晏。贤知明扬,世心何浅。
此诗《高士颂九十一首(其十七)庚桑楚》由明代诗人黄省曾所作。通过诗句,我们能感受到对古代高士精神的赞美与敬仰。
首句“庚桑耳役,画去挈远”,描绘了庚桑楚在远离尘嚣的地方,独自一人,不受世俗束缚的生活状态。这里的“耳役”指的是被外界的声音所牵动,而“画去挈远”则暗示着他选择了一条与世隔绝的道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接着,“息意三年,风尊翠巘”描述了庚桑楚在远离尘嚣的三年时间里,他与自然和谐共处,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滋养。这里的“风尊翠巘”形象地描绘了山峰的翠绿与清风的轻拂,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俎豆不乐,形生自晏”则进一步展现了庚桑楚的生活态度。他并不追求物质上的享受(“俎豆不乐”),而是让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在平静中自然生长(“形生自晏”)。这种生活哲学体现了他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贤知明扬,世心何浅”表达了对庚桑楚智慧与品德的高度赞扬。他认为,真正的贤者能够明辨是非,传播光明,而世人的心智却往往显得浅薄。这不仅是对庚桑楚个人品质的肯定,也是对高尚人格的一种呼唤。
整首诗通过对庚桑楚生活状态和精神境界的描绘,展现了古代高士追求内心自由、崇尚自然、智慧明辨的人生态度,表达了对这种精神境界的赞美与向往。
忆昔读书融水阳,青山影里开茅堂。
结交由来重意义,使酒或可轻侯王。
谁言一旦风尘起,故里萧条半荆杞。
立身自许致功名,报国谁能论生死。
尔时正值胡尘昏,手携俘首悬辕门。
春风走马绿杨道,落日臂鹰秋草原。
功成期将书幕府,当路忌才弃如土。
部曲营残杀气消,关山梦醒秋声苦。
此来为儒逢太清,石田芜没荒春耕。
当时冠盖半丘土,此日交情结弟兄。
交游惟君年最高,每以连枝勖我曹。
天边落日见孤雁,海上秋风吹二毛。
剑水无情入海流,凭将双泪到炎州。
愿为乡曲牧童子,与子高歌同饭牛。
我与先生,夙期已久,人间无此。不学杨郎,南山种豆,十一征微利。云霄直上,诸公衮衮,乃作道边苦李。五千言、老来受用,肯教造物儿戏?
东冈记得,同来胥宇,岁月几何难计。柳老悲桓,松高对阮,未办为邻地。长干白下,青楼朱阁,往往梦中槐蚁。却不如、洼尊放满,老夫未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