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边夜》
《边夜》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万古明妃月,光含汉苑愁。

吹来龙塞影,散作雁门秋。

白露沾衣湿,天河接泪流。

南飞鸿雁尽,何处寄离忧。

(0)
鉴赏

这首诗《边夜》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万古明妃月”开篇,巧妙地将历史人物王昭君与边塞景象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哀婉的氛围。

“万古明妃月,光含汉苑愁。”开篇即以“明妃月”点题,暗喻王昭君的悲剧命运,同时“汉苑愁”则暗示了她远离故土、孤独漂泊的悲凉心境。这一句将历史人物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既展现了月光的皎洁,又蕴含了深沉的情感。

“吹来龙塞影,散作雁门秋。”接着描绘边塞的景象,通过“龙塞影”和“雁门秋”两个意象,不仅勾勒出边疆的辽阔与荒凉,也暗示了季节的更替和时间的流逝,进一步强化了诗中的孤独与哀愁之情。

“白露沾衣湿,天河接泪流。”这两句进一步深化情感,通过“白露”和“天河”的意象,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界的景象相融合,使得情感表达更加细腻而深刻。白露的湿润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泪水,天河的连接则寓意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牵挂。

“南飞鸿雁尽,何处寄离忧。”最后两句以“南飞鸿雁尽”收尾,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无法传达的离愁别绪。在鸿雁南飞的背景下,诗人的情感显得更加孤独与无助,引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联想,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深沉、哀婉而又富含哲理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边疆生活、历史人物命运以及个人情感的独特感悟。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归渡柴墟江口

白头浪里叶舟轻,全靠樯桅寄死生。

唯有青山无一事,不忧风雨不忧晴。

(0)

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0)

小重山

春日归来如许长。不知偿此意,几何觞。

老人临酒兴犹狂。溪山主,终不道山王。

一雨罢耕桑。平生欢喜处,是吾乡。

与君花底共风光。春莫笑,花不似人香。

(0)

燕山行

燕山八月风吹雪,北酒垆头点猩血。

美人高坐碧氍毹,手拨琵琶唱频阕。

银铛烧出紫驼峰,华灯夜剪青莲月。

莲花旋舞金莲蒂,鸳鸯绣幕流苏坠。

顷刻能开上苑花,逡巡笑绾章华臂。

年光逝水人间掷,昨日缠头今不识。

丝鞚宝匣出长杨,皓齿蛾眉复东陌。

东陌西楼秋月明,十二阑干曲曲凭。

缑山玉女烟霞上,悔不当年学凤笙。

(0)

玄墓看梅花

特访梅花信,漫行春谷中。

路随云共白,村与树俱空。

色浅如萦雾,香寒不递风。

虬枝吾欲折,长揖问山翁。

(0)

锦缠道

燕子呢喃,景色乍长春昼。睹园林、万花如绣。海棠经雨胭脂透。柳展宫眉,翠拂行人首。

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醉醺醺、尚寻芳酒。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

(0)
诗词分类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诗人
石孝友 多隆阿 王吉昌 周麟之 释崇岳 周馨桂 朱晞颜 杨旦 陈起 王义山 宁调元 牛焘 程珌 郭应祥 释智朋 释师观 黄之隽 顾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